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章(第1页)

可以说,曾国藩像一只敏锐的雷达,收集分析着他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从中厘取有用的成分,其中也包括中国神秘文化。

曾国藩身体禀赋极为一般,特别是眼睛。从道光二十三年起,他留下的文字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眼疾给他带来的困扰:&ldo;目光昏花&rdo;,&ldo;无似&rdo;,&ldo;目光犹苦涩&rdo;,&ldo;目光昏花作疼,难于久视&rdo;。

为了治眼睛,他尝试过几乎所有方法。他吃过无数中药而不见效,后来又亲自研究中医理论,得出&ldo;大抵胸多抑郁……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若抑郁不畅则伤木,心不上烁则伤水&rdo;的结论,说&ldo;余今日之目疾及夜不成寐,其由来不外乎此&rdo;。由这个理论出发,他得出了以&ldo;平和&rdo;二字相勖,治目先治心的治疗思路,结果也无大效。

他从三十六岁时开始使用西洋&ldo;增光镜&rdo;(老花镜),后来也没有了效果:&ldo;近则虽有镜而无甚裨益。&rdo;

后来朋友毛煦初送他一副&ldo;墨晶镜&rdo;,让他遮在眼上,挡风避光,以求保住&ldo;左目一隙之光&rdo;,也不见效。

许仙屏又送他一块&ldo;中空积水&rdo;的玛瑙,让用金刚钻打开,取出其中积水,滴在眼中。

他按别人建议,自己每天早起后将两掌摩擦发热,蘸上舌尖的唾液在眼睑上擦八十一下。这些方法都毫无效用。

为了治眼睛,他甚至还试过气功。一个叫马昌明的军官说自己擅长气功,可以用道家内功给他治好眼睛。于是从同治九年八月起,曾国藩天天请他来,&ldo;与余对坐,渠自运气,能移作五脏六腑等等&rdo;。每天对坐发功四十五分钟。结果是请这个气功师治了二十一天,&ldo;而目光毫无效验&rdo;。于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尝试。

在这之后,曾国藩说:&ldo;惟目疾难治,近世亦无精于眼科者,不如不治为上策。&rdo;

虽然曾国藩的种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他的试验精神和开放态度。曾国藩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凡事总愿意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乐于尝试,勇于尝试,勤于尝试。他不被什么定论先入为主,总是要亲身尝试了,亲眼见到了,才下结论。

他做事讲究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特别强调要&ldo;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rdo;。他在谈到人才时说,&ldo;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rdo;。官气较多者&ldo;遇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rdo;。这&ldo;四到&rdo;的说法与他&ldo;十八条挺经&rdo;遇事&ldo;躬自入局,挺膺负责&rdo;的总精神是一致的。

曾国藩把汉学的宗旨概括为&ldo;实事求是&rdo;,宋学的宗旨概括为&ldo;即物穷理&rdo;,认为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中国思想史上,曾国藩把&ldo;实事求是&rdo;这个原本是考据学的命题第一次变成了哲学认识论的命题。

因为&ldo;笨拙&rdo;,曾国藩是平实的,谦虚的。曾国藩说:&ldo;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rdo;他十分瞧不起那些随便评讥古人的轻薄之人。但同时,又是因为&ldo;笨拙&rdo;,凡事习惯亲身实践,这又使他有资本放言高论,直率地批评古人。

通过大量的实践,他发现,迷信古书的结果常常是错误的:

&ldo;尽信书则不如无书。&rdo;君子之作事,既征诸古籍,诹诸人言,而又必慎思而明辨之,庶不致冒昧从事耳。

他举例说,古代那些赫赫有名的兵书,大多是骗人的。

以书生从戎之始,曾国藩对中国历代传下来的兵书战策十分推崇,曾经苦读恶补。然而,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古书大多是玄而又玄的骗人东西。

他在给尹耕耘的信中说:

国藩久处兵间,虽薄立功绩,而自问所办者皆极钝之事,于&ldo;神速&rdo;二字几乎相背,即于古人论兵成法,亦千百中而无什一之合,私心深自愧叹,又因此颇疑古人之书皆装饰成文,而不可以尽信。敝部如塔、罗、李、鲍,外间有文人叙其战绩,已与当时实事迥不相符,窃疑古书亦复尔尔。

他怀疑《史记》中一些战例的真实性,告诉别人,读《史记》、《汉书》不可太拘泥当真:

太史公称庄子之书皆寓言,吾观子长所为《史记》,寓言亦居十之六七,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一天,曾国藩与幕僚、将领淡论&ldo;军中阵法&rdo;,发现&ldo;虽同见同闻同局中人,而人人言殊,不足凭信&rdo;,遂由此悟出史书记载为什么不可信:&ldo;古来史传之不足凭信,亦如是矣。&rdo;

他认为,司马迁所载尚不足为凭,则二十三史中其他作者记载的战争,更是文人之见,不足为信:

廿三史除马、班外,皆文人以意为之,不知甲仗为何物,战阵为何事,浮词伪语,随意编造,断不可信。仆于《通鉴》中之不可信者,皆用笔识出矣。

湘军平江营中有个名叫吴士迈的营官,摘录二十三史中有关战争的记载,编辑成册,打算以此作为治军的根据。曾国藩知道后,立即致函该军统领李元度:&ldo;军事是板质实之事&rdo;,&ldo;若以编辑二十三史成书为治军之蓝本,则门径已差,难与图功。阁下与之至交,须劝之尽弃故纸,专从事于点名、看操、查墙子诸事也&rdo;。

还有一个名叫吴希颜的谋士,建议曾国藩&ldo;以古书考核将才,分派正副文武营官&rdo;。曾国藩认为&ldo;此皆书生之见&rdo;,并在批复中指出:

读书之与用兵判若两途。古来名将如前汉之韩信、曹参,后汉之皇甫嵩、朱隽,未闻其著书。戚继光能著书而战功又甚平平。孙武之不能自践其言,则老苏已讥之矣。

表面上看,这似乎与曾氏谦谨为人的风格冲突,实际上,他敢于如此放言高论,实在是因为他站得比那些不明世事的文人高,看得比他们远。

理学的正面意义在于它会赋予人以面对这个艰难的世界必须具有的刚毅、清洁、坚决、彻底。同时,它也有巨大的&ldo;副作用&rdo;,比如守旧、固执、清刻、荒陋、脱离实际。

因为&ldo;笨拙&rdo;,脚踏实地,曾国藩一方面获得了理学修养的巨大益处,另一方面却避免了许多理学家的毛病。曾国藩曾这样直言不讳地批评那些在生活中只知高谈阔论,于实际毫无补益的理学人士:&ldo;性理之说愈推愈密,苛责君子愈无容身之地,纵容小人愈得宽然无忌,如虎飞而鲸漏,谈性理者熟视而莫敢谁何,独于一二朴讷之君子攻击惨毒而已。&rdo;正因为自己心怀恕道,食人间烟火,所以他才能对杀人理学做出这样入木三分的评论。

他利用理学者却不为之所惑。他的幕府中有一批道学先生,&ldo;然第给以厚糈,不假以事权&rdo;。有一次,他的亲信幕僚对这些人有不敬之词,他便直言不讳地告诫他:

碎句与短章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太阳照样升起  灵魂只能独行  乞力马扎罗的雪  饥饿的盛世  各自的朝圣路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宝贝,宝贝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丧钟为谁而鸣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把心安顿好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之掌控天庭

诸天之掌控天庭

常威莫明来到一片死寂的天庭南天门外,发现此门可勾连万界,穿梭时空!射雕英雄倚天屠龙大唐双龙三国群英命运之夜圣域传说穿行于幻想与现实之界,铸就君临九霄的不朽传说!...

一步成神

一步成神

修炼者,修行亦修心!一代少年,一步步崛起,血染江湖又怎样,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看我立地成神!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Ps欢迎加入一步成神书友群339668136...

丹武九重天

丹武九重天

在众人眼中没有前途的李飞,意外深埋山腹,大难不死,被迫踏上了修炼之道!在充满无限危险却热血沸腾的天途旅行中,李飞成就丹道至尊逆袭一界霸主,携美纵横九天!当然更少不了被无数高手追杀的惊险与刺激...

掌控丧尸

掌控丧尸

进化风云出我辈,一入末世岁月催。丧尸如潮人如水,只叹末世几人回。在丧尸和进化生物面前,几乎失去一切的人类犹如浮云。但人类机能丧失的变异者与正常进化者依然在矛盾中携手,共护最后的家园。生理机能改变的变异者,欲望只剩下权利与财富。当首领级变异者出现的时候,双方在猜忌中分道扬镳。可是就算正常进化者能够批量造就,也无法对抗能够控制丧尸的高阶变异者。控制丧尸?这对刘宇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能够掌控首领级丧尸,乃至酋长级丧尸。进化生物?他的进化生物远远的走在其他人的前面。正常的进化者?他的进化永远无法量产。拥有这些的刘宇是劈荆斩棘救万民于水火?还是划地为界安乐于一隅?是奴役还是解放?是敌对还是同流合污?其实他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却渐渐掌握了和平年代里,永远无法得到的权势,财富,女人...

捡个露娜当老婆

捡个露娜当老婆

叶秋绝对是这世上仅此一个被凯用六十米大刀追了六条街的唯一苦逼,只因为,他拐了人家的妹妹做老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