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常山一名来源于前朝孝武皇帝时所创立的五岳制度【1】,五岳之中的北岳本名恒山,后因避孝文皇帝刘恒讳,将恒山改名为常山。常山最初属赵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恒山郡,汉沿之,后为避孝文皇帝刘恒讳,改称常山郡,本朝光武皇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真定国和常山郡并为常山国,以元氏为国都。其实元氏最有名的地方不在县城里,而是郊外的万岁乡。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皇帝刘秀来常山元氏县平叛,贵人阴丽华从行,生明帝刘庄于万岁乡,后乡中建始生堂、梳妆楼以表纪念,元和三年(公元86年),章帝刘炟(da)曾到元氏县寺正堂祭祀祖父刘秀,又到万岁乡始生堂祭祀父亲刘庄。
去岁黄巾之乱时,或许是怕像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一般被人抓住,常山王刘暠(hao)弃国而逃,故虽然仍称常山国,却是有些名不符实。孔伷在县寺中安顿下来后便先去拜见常山相,现常山相姓蔡,名胤,字子续,江夏郡鄂县人,去岁十一月就任,因蔡胤非党人名士,江夏蔡家亦非世家,故孔伷从未听说过此人。而孔伷为兖州名士,早年被符融荐于郡朝,至雒阳上计,得司徒胡广赏识,留为守尚书郎中,后遇党锢,隐居陈留,去岁朝廷大赦党人,孔伷被司徒袁隗辟为司徒掾,不久外放为元氏令。相比于蔡胤,孔伷显然名气大的多,故蔡胤虽然贵为秩两千石的国相,却对秩一千石的孔伷颇为客气,没有丝毫架子,让孔伷好感倍生,可惜这份好感并未持续多久。拜见过常山相后,孔伷便开始熟悉县中诸事,而孔邑则上午随父亲学习政事,下午去军营练兵。
两汉从立国至今已有近四百年,从立国之初,地方上就有不少世家、豪族,这些人大多是原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地方上的大姓,之后依靠宗族、婚姻、门生等关系势力越来越大,在地方上说一不二,连郡守都不敢得罪。如《后汉书·酷吏传》中便提到:“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杰健者则雄张闾里。”而前朝时,有“济南瞷(jian)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又在涿郡有“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牾。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宾客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就是说济南瞷氏有宗族三百多家,为地方豪强,不守法纪,连两千石的郡守都没有办法。而涿郡的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之下都怕他们,没有人敢忤逆他们。都说“宁可辜负两千石的郡守,不可得罪豪强、大姓。”西高氏、东高氏的宾客为盗贼,事发后,便躲在高氏家中,郡吏都不敢追查,可见地方豪强势力之大。
虽然秦、汉都以迁徙、镇压不断打击地方豪强,如秦初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高祖刘邦曾“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至关中”,徙“关东豪门大族十余万口至长安”,孝武皇帝刘彻曾下令将“家资三百万以上者迁往茂陵”,孝成皇帝也曾下令将“家资五百万以上者迁往昌陵”,另外有“苍鹰”之称的郅都曾“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王温舒曾“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严延年收捕两高氏,“究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郡中震恐”,然而地方豪强还是顽疾难除。本朝光武皇帝刘秀便是以南阳豪族起家,“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人有十一个之多,而且刘秀之母出自南阳樊氏,刘秀的外祖母和阿姊刘元的婆家为南阳邓氏,刘秀和族兄刘赐之妻为南阳阴氏,俱为豪族。后来光武皇帝刘秀认识到地方豪强势力过大对中央集权的危险,想要实行“度田”制,结果很多“大姓兵长”聚众造反,虽然造反都被镇压了下去,但最后刘秀不得不与豪强妥协,暂止度田。
到了后来名士、清流之风渐盛,不止郡守、县令长要争取地方士族的支持才能政令畅通,地方上的名士被征辟为郡吏后有些大权独揽,风头甚至盖过了郡守。南阳宗资为汝南太守时任用了范滂,弘农成瑨为南阳太守时以岑晊为功曹,两个太守将政事悉数交给范、岑二人,故时人歌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就是说汝南太守宗资依赖范滂处理政事,自己每日只是说“诺”而已,郡人都以为范滂才是太守;同样南阳太守成瑨以岑晊为功曹,政令皆出于岑晊,自己每日只是闲坐吟啸(吹口哨),郡人以为岑晊才是郡守。孟博、公孝分别是范、岑二人的表字,由此看见郡守、县令长对地方士族的依赖,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孔伷熟悉县中诸事便从拜访县中士族开始。
元氏县士族有三,为张氏、李氏和阎氏,豪强亦有三,是郭氏、梁氏和郑氏。元氏这些世家、大姓中原本以李氏为贵,李家自春秋时便是冀州望族,如赵国名将李牧和被韩信以师礼相待的李左车,到了本朝,大儒李躬在封龙山开馆讲学,又被孝明皇帝封为国三老,可谓地位尊崇,之后李家更是世有两千石,称为元氏第一望族也不为过。不过到了如今,因张家的张奉为中常侍,与张让、赵忠等亲善,张家后来者居上,张奉兄张颢位至三公【2】,张氏子弟出仕州郡。阎氏与李氏有姻亲,虽然祖上也出过两千石,比起李氏和张氏却是有所不及。豪强中以郭氏最富,良田千顷,与张氏有姻亲,又得现常山相信赖,族人任郡司马,掌一郡之兵事,风头正劲。梁氏以常山梨起家,经营运输业而富,郑氏则以经营胭脂水粉致富。
孔伷先拜访了李氏族长,李氏族长曾为议郎,因看不惯朝中污浊而辞官归乡,有贤名,为清流一派。由于瞧不起蔡胤买官得来的两千石,李家几乎无人出仕郡中,此时来了个名士出身、能清谈高论的元氏令,两人又言谈甚欢,李氏族长当即向孔伷推荐了几个年轻后辈。第二天,李氏族长又拉着阎氏族长一同去元氏县寺拜访了孔伷,阎氏族长也向孔伷推荐了几个优秀的阎氏子弟,得到了李氏和阎氏的支持,孔伷在元氏也算是站稳了脚跟。此外从李氏族长和阎氏族长口中得知,现常山相蔡胤为巴结内朝的中常侍等人,重用张氏,以张家子为功曹,又似与郭氏颇为亲密,因郭氏族长胞弟郭耽有武勇,以郭耽为郡司马,掌一郡之兵事,自己每日只是想尽办法地搜刮钱财、中饱私囊。
虽然孔伷对于自己的上级买官、贪浊颇为不满,但是如今这贪浊、中饱私囊实在是普遍至极。自从光和二年(公元178年)天子开西园卖官,各级官吏都是价高者得,连郡国进贡,都要求贡使先交纳“导行费”,而所得钱皆被天子视为私产,分藏于诸宦官家中,每家数千万。据说今岁天子开始修万金堂,将钱都移入堂中贮存,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茂才、孝廉迁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两、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或当场交清,或先写借条,之后再补上。上行下效,天子和诸宦官都是这般贪浊,地方上的刺史、郡守、县令长,尤其是买官者,当然在到任之后拼命搜刮百姓、聚敛私财。
拜访过地方士族后,摆在孔伷面前的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粮;二是欠税。前者是因为去岁黄巾兵祸,县中几乎颗粒无收,故县中缺粮,饥民处处。后者则是由于上个月的朝廷诏令,上个月雒阳大火烧毁了南宫,张让、赵忠劝说天子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于是天子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太原、河东、狄道等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
本朝税赋主要有三种:一是土地税(田租、刍(chu)稾(gao)税);二是人头税(算赋、口赋、户赋);三是力税(徭役或者更赋)。本朝土地税极低,田租三十税一,刍稾税每顷五十五钱;人头税则极重,算赋为十五至五十六岁,不分男女,人岁一百二十钱,口赋是一岁到十四岁的幼童,不分男女,人岁二十三钱,户赋按户征收,每年三百钱;力税主要是徭役,但是有两种徭役可用钱代役:一是每月一更的更卒之役,代役钱两千一个月;二是每年戍边三日的代役钱,亦称更赋,人岁三百,“罷癃咸出”(残疾人也不能免)。除去土地、人头和力税,还有献费(宫廷费,人岁六十三钱)、车船税、占租、市租、关律税、六畜税、酒税等,而这些只是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税费,有时各州郡还会再立名目,强征暴敛,又滥发徭役,因此百姓早就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常山相蔡胤自去岁上任以来,先后增加了讨贼费(人岁四十钱)和治渠费(人岁十五钱),说是为了击讨西边太行山中的山贼和治理河渠,钱收上来后都入了他的私囊,讨贼和治渠却没有任何进展。如今朝廷诏令增加亩税十钱,又运送材木、文石至雒阳,蔡胤抓住机会,增加亩税十二钱,又增发徭役,令郡中青壮去西边山中伐材木,运往京师。
本来去岁兵祸,冀州作为黄巾大本营,几乎十室四空,好容易皇甫嵩奏请天子免除冀州田租一年,现在加亩税、收讨贼和治渠费,又增发徭役,令刚刚到任的孔伷头疼不已。另外孔家家兵有八百多人、一百四十多匹马,人吃马嚼,一年要粮近三万小石【3】【4】,还有食盐、薪俸、甲兵、箭支等,虽然孔家巨富,但是陈留距元氏七百多里,途中又多山贼,几乎不可能从陈留调粮,而军中、县中存粮只能坚持三个月,因此孔伷与众人商议之后,决定以“借粮”和“屯田”二策来解决“缺粮”的问题,“借粮”可解燃眉之急,而“屯田”则是从长远考虑。虽然“缺粮”有了些眉目,孔伷对“欠税”却是束手无策,很多黔首因为欠税早已抵押田地、卖儿卖女,各乡各里实在是征不到税,总不能把所有欠税的黔首收押在狱中。所幸税赋一般是八月算民时截止,还有五个月时间,因此孔伷决定先“拖”着此事,等快到八月了再说,倒是让负责征税的诸乡佐松了口气。
“借粮”一事,孔伷决定多管齐下:派功曹史李粲赴高邑向槐里侯、左车骑将军、冀州牧皇甫嵩借粮,命廷掾阎宗去拜访县中士族、大姓,而自己则亲自去寻国相蔡胤。蔡胤一开始对孔伷和颜悦色,不过听到“借粮”二字后,则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并言郡中亦缺粮,又要养郡兵、家兵云云,最后孔伷好说歹说,只要到两千小石。幸好廷掾阎宗从元氏士族、大姓借到近六千小石,这样加上存粮,勉强能坚持到八月。因负责借粮的是阎宗,阎氏自然慷慨解囊,拿出两千小石,李氏、郑氏各出一千五百小石,张氏、郭氏和梁氏给的最少,分别只给三百小石,让孔伷颇为不满。
如今已是三月,为了不耽误春耕,在借粮的同时,孔伷命县田曹掾调出县中所有无主田地,抓紧时间雇佣佃农开始春耕,另外因为爱惜羽毛,孔伷不愿用县中公粮来给养家兵,便自己出钱购了一百二十顷良田,命孔邑雇人耕种。县田曹掾为了巴结孔伷,特意将县东北洨(xiao)水附近的上等良田划给了孔家,没想到此事差点引发一场冲突。
【1】《汉书·郊祀志》:汉宣帝在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此恒山为古恒山,即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2】《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三月辛丑,大赦天下,改元光和(公元178年)。太常常山张颢为太尉。九月,太尉张颢罢,太常陈球为太尉。司空来艳薨。
【3】大石用于粟原粮,小石用于加工米,因粟原粮的加工率为六成,以大石量给粟一石,即等于付给加工后的粗米一小石,故大石与小石之间的比例为五比三,也即九大石等于十五小石。
【4】参考“猿飞日月的博客”-三国资料大全(八)·东汉度量衡及物价:
每个士兵耗粮=18石月,216石年,合4220钱年;
每个士兵耗食盐=3升月,36斗年,合144钱年;
每个士兵衣物=3400钱年;
每个士兵每年生活费=约8000钱;
每匹战马耗粮=33石月,396石年,合7920钱年。
(本章完):..
超神学院之葛彦爱情永恒 斗罗大陆之圣龙降临 拯救世界吧,废材君 魔鬼恋人之妖精的诱惑 外挂之圣 火影之万能果实系统 寻仙之墓 枪撼九天 吾与天争道 这个神兽有点萌 超神角斗者 异界之我为人王 大魔王与魔王与废材契约者 战旗榜 圣魂驭天 无限穿梭进化系统 仙界之大闹仙界与人间 神秘丫头:夜少,哪里逃 腹黑大小姐带球跑 初元回忆录
老大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一些人代表正义和光明,所以,我来了。老二那么,每一个时代,也需要人代表邪恶和黑暗。老三人就不可以太聪明,否则,烦恼的事情就越来越多。所以,我傻,我的欢乐多。李龟年我只是带给这个世界欢乐,并不是让所有人变成傻冒,虽然,各位都是已有完本作品大唐农圣,欢迎各位书友品鉴。...
兵王穿越平行水浒世界,而且重生成为历史重大人物西门庆,西门大官人!难道要做个小财主,醉生梦死,调戏调戏美女,等待着勾引潘金莲?没前途!有本事,咱让武松亲自把潘金莲送过来,还求咱照顾!至于那什么阎婆惜啦,更是小菜!更何况以后辽军进犯北宋崩溃,华夏民不聊生,身为爱国之人,又如何能忍心看着那一幕发生?社会的安定,方能安心的调戏姑娘!所以必须顶起!反正北宋都乱了,还怕自己糟蹋?漂亮姑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夫妻们一起缠缠绵绵,共创民族繁荣梁山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兄弟们一起金戈铁马,共建繁荣时代?打天下,拜兄弟,娶美女,这才是重生水浒的传奇!...
绝世仙帝重回都市,身怀无上医经绝世仙典。财富?地位?美人?这些不过是袖手可得的浮云罢了。这一世,唐昊志在仙道,步步登天,弹指碎青云!...
夏九意外得到仙人手指。什么,你是武道大宗师?信不信我一根手指碾死你?加更规则大宝剑一更,玉佩两更,皇冠10更!当月钻石票满1000同样加更。...
...
荒岛求生之恋上大小姐作者坠落的流星荒岛求生之恋上大小姐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