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由此可见,孔子主张士人和君子做官,就像现在的国企改革一样,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往政界去。钱从哪里来?从俸禄来。所以必须做官。为了做官,孔子曾经放言,说是如果有人用他来治国或者齐家,则&ldo;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rdo;(《论语&iddot;子路》)。期,音基。从今年这个月到明年这个月,叫&ldo;期月&rdo;,也就是整整一年。孔子的意思很清楚,只要让我做官,保证&ldo;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rdo;,简直就像现在的某些医药广告。
孔子还为自己的学生做宣传。据《论语&iddot;雍也》,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征求意见,问他的学生谁可以出来做官。季康子先问子路,再问子贡,再问冉有。子路和子贡,前面说过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冉有。冉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比孔子小二十九岁,&ldo;黄埔二期&rdo;的。他也是孔子的重要学生,特点是行政能力强,还善于理财,最适合做财政部长。孔子的回答,是他们三个都不成问题。子路果敢决断(由也果),子贡通情达理(赐也达),冉求多才多艺(求也艺)。从政治国,绰绰有余,做个官算得了什么呢(于从政乎何有)?可见,只要有机会,他不但推销自己,也推销学生。
好家伙,这就简直是&ldo;官迷心窍&rdo;了。自己想做官,也主张学生做官,还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当年批判他&ldo;读书做官论&rdo;,不算冤枉。
那么,孔子是&ldo;官迷&rdo;吗?
二学而优则仕(5)
不是。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孔子虽然很想从政,准备从政,急于从政,却并非见官就拜,是官就做。孔子做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这就是必须&ldo;邦有道&rdo;,也就是政治清明。孔子说得很清楚:&ldo;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rdo;(《论语&iddot;宪问》)谷,就是官员的俸禄。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相当于现在的工资、薪水。所以这话的意思就是: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薪水,就可耻。孔子又说:&ldo;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rdo;(《论语&iddot;泰伯》)这意思也很明白。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见);不太平,就当隐士(隐)。国家政治清明,你还穷兮兮、赖兮兮的,没有财富(贫)也没有地位(贱),可耻!国家政治黑暗,你却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更可耻!
这样一说,我们就清楚了。出不出来做官,要看政治状况。为什么要看政治状况?因为政治状况不好,理想不能实现,自身也不安全。所以,在孔子那里,做官是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这是孔子的第一条原则。
第二条原则,就是你再想做官,再想赚钱,再想富贵,也必须&ldo;取之有道&rdo;,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在《论语&iddot;里仁》,孔子说,发财和做官(富与贵),这是人人都希望的(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得到(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要(不处也)。贫穷和卑贱(贫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是人之所恶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躲避(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躲(不去也)。这里的第二个&ldo;不以其道得之&rdo;好像有点问题,杨伯峻先生认为应该是&ldo;不以其道去之&rdo;。这个也不必去管他,反正孔子的意思就是,追求富贵也好,躲避贫贱也好,都必须采取正当手段。
孔子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有意思。他虽然强调&ldo;道&rdo;,却也不回避&ldo;欲&rdo;。&ldo;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rdo;;&ldo;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rdo;;但&ldo;不以其道得之&rdo;,则&ldo;不处&rdo;、&ldo;不去&rdo;。这可真是既坚持原则,又实话实说,不唱高调,可谓&ldo;真君子&rdo;!可惜后世许多人,却只承认后半截,不承认前半截;或者只强调后半截,不强调前半截。这是不全面的,也不是孔子的原意,更不是孔子的理想。孔子的理想,是天下有道,读书做官,富贵荣华。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士之为士,就是要做事。不做事,又何以为士?既然做了事,则富也好贵也罢,又有什么不能要的?至于世道不好,做不了官,那只能怪运气。想,还是可以想的。当然,不想,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当真不想的,是&ldo;真隐士&rdo;。最怕的是心里特想,嘴上又不承认。这是什么?是&ldo;伪君子&rdo;。
伪君子是孔子不喜欢、不赞成的,我们也不喜欢、不赞成。
现在我们知道孔子为什么想做官了。一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二是为了实践学术主张,三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有他所谓的&ldo;读书做官论&rdo;。问题是,做官并不容易,得会才行。不会,也白说。
那么,孔子他会做吗?
三君子固穷(1)
现在看来,孔子大约也是会做官的。对于这件事,他是&ldo;三有一懂得&rdo;,即有准备,有想法,有策略,懂政治。我们读《论语》,会发现多次有人问政,孔子都有回答。比如《论语&iddot;颜渊》,就有子贡问政,子张问政,齐景公问政,季康子问政;《论语&iddot;子路》,则有子路问政,仲弓问政,子夏问政,叶公问政。问政的人,有执政者,也有学生,孔子都对答如流,留下了许多治国的名言,比如&ldo;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rdo;(《论语&iddot;颜渊》),比如&ldo;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rdo;(《论语&iddot;子路》)等等,都是。可以说,孔子为他的从政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是&ldo;时刻准备着&rdo;。
孔子也有想法。为了这些想法,子路还顶撞过孔子。这事可能发生在卫出公五年(公元前488年),即孔子六十四岁、子路五十五岁那年。这年,卫国的国君卫出公准备聘用孔子。据《论语&iddot;子路》,子路听说后,就去问他老师:卫君正等着先生去实现政治主张(卫君待子而为政),先生的第一件事准备干什么(子将奚先)?孔子说:那一定是&ldo;正名&rdo;吧(必也正名乎)!子路马上就表示不以为然。子路说:先生真有这想法吗(有是哉)?那也太迂腐了吧(子之迂也)!干嘛非得正名(奚其正)?孔子一听,勃然大怒说:仲由!你也太野蛮、太粗鲁、太放肆了(野哉由也)!一个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你怎么信口开河!
看来,至少从子路开始,说直话的就不讨人喜欢。于是六十四岁的先生,就开始教训他五十五岁的学生。孔子告诉子路,正名是极其重要的。孔子说,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畅(名不正,则言不顺);言语不顺畅,事情就不能成功(言不顺,则事不成);事情不成功,礼乐就不能复兴(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复兴,刑罚就不能得当(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孔子的意思也很清楚:正名,难道是小事?
为人民服务  病隙随笔  务虚笔记  病隙碎笔  十六岁少女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我与父辈  汉代风云人物  丁庄梦  孤女俱乐部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山顶上的传说  灵魂的事  记忆与印象  女生贾梅  活着的事  受活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我与地坛  
乡村穷小子李二狗本被人瞧不起,却不曾想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让他重振雄风的妙法,从此之后那些之前瞧不起他的女人他都要一一报复!...
重回1908,只为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你可能会说这是痴心妄想,可我却将其称之为钢铁雄心...
离婚后女人就成了豆腐渣,贬的一文不值?白送都没有人要?面对心安理得出轨的老公和洋洋得意的婆婆,傅怀薇冷笑着签下离婚协议书想看我的笑话?还是洗洗去睡,做梦比较快!以她的容貌和能力,离婚不是落入无底深渊,而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离婚之后,她才像一朵荼蘼怒放到极致,盛艳无比,光芒万丈!...
唐朝时剑魔独孤求败因生具天煞孤星的命相,无亲无友,然传闻武至极限可以破碎虚空逆天改命,独孤求败穷极一生追求武道巅峰,可惜天意作弄还差一步就可以走进那武者的最高境界却生命大限以致,无奈下集全部功力开天一斩,死后灵魂进入空间夹缝游荡千年,附体在现世中一落魄少年身上。为生活之资,为练剑延续那千年的梦想,独孤求败进入网络游戏世界。高明的武功给他带来越级挑战的资本,无知而孤僻的性格却惹出不少的笑料。独孤求败改变着网络游戏的进程,网络游戏改变着独孤求败的性格,可谁又想得到无敌的剑魔,向往的却是普通人的生活,可以亲朋相聚,可以儿女承欢1群号144840873满欢迎大家一起讨论。2群号1097771233群号152331011...
二十一世纪的穷学生,穿越到大唐贞观时期,超级系统加持的少年,被赋予绝世神功,还有着诸多特异功能,包括透视,缩骨法,瞬移,隐身,土遁,易容术等等,他高中文武双状元他走访民间,行侠仗义他,出使各国,把中原大唐的文化传播他,就是玉郎,杨怀玉!新城公主的驸马,大唐最强驸马爷!新城公主玉郎,你什么时候娶我呀?李世民玉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倘隋炀帝得此人,吾何能取天下也?...
带着一个游戏的野蛮人系统,穿越成另一个游戏的野蛮人。双重系统,双重升级,双重野蛮人,超级野蛮人!破门迎箭开狂暴,捞柱飞砸战法爷。以亚瑞特圣山之名,杀死巴尔!什么?搞错了?你是杀戮之神巴尔,不是毁灭之王巴尔?管你是谁,照砍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