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章(第1页)

不过,虽然大多数人都赞成建立一个&ldo;全国最高政府&rdo;,但这个政府应该怎么建,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具体的方案也众说纷纭。比如全国议会,有主张两院的,也有主张一院的;行政长官,有主张一人的,也有主张多人的;最高法院的下级法院,有主张设立的,也有主张不设的。至于议员、总统、法官的任期、报酬、产生方式等等,更是难以统一。这些想法如此同床异梦,甚至背道而驰,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会议也就从原来设想的百米赛变成了中长跑,最后又变成了马拉松。于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代表们发现,建立全国最高政府这件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就连特拉华代表团团长里德都认为仅仅改良邦联体制已无济于事。里德在6月6日的发言中说,对旧邦联体制做些修修补补,不过是在旧袍子外面套新衣服。邦联本来就是建立在一些临时性原则基础之上的,不可能持久,也没法修补。唯一的出路,是在新基础上建立一个好政府。这也是大多数代表的共识。看来,这次会议的任务不但要由修约变成制宪,同时还要由改制变成建国。

建国的关键,也在授权,但情况与制宪有所不同。制宪要解决的,是新宪法从哪里获得授权;建国要解决的,则是新宪法向什么人授权。也就是说,制宪的麻烦是&ldo;谁来授&rdo;(人民授权还是各邦授权),建国的麻烦是&ldo;授给谁&rdo;(全国政府还是各邦政府)。因此,制宪的分歧,主要表现为邦权与民权之争;建国的分歧,则主要表现为邦权与国权之争。用兰辛6月20日的话说就是:制宪会议到底是坚持现在的邦联制,还是要背离这个基础?而用伦道夫6月16日的话说则是:是死守联盟方案不放,还是实施建国?

麦迪逊他们当然是主张建国的。实际上,按照麦迪逊最初的想法,是要没收各邦政府权力,集中于&ldo;全国最高政府&rdo;,只不过没有明说罢了。明确说出这一主张的是汉密尔顿,时间是在6月18日。汉密尔顿是5月18日到会的,但整整一个月基本保持缄默。一是出于对那些年长资深、德高望重的代表的尊敬,二是因为自己处境尴尬──他和本邦代表团另外两位代表的观点实在是根本对立。但在6月18日,他忍不住作了长达五个小时的发言,集中阐述了他的制宪纲领和建国主张。他认为,如果还让各邦抓住主权不放,那么,无论对邦联制度如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把全部主权都集中到一个总体政府,哪怕这个政府是君主制的。因为在他看来,大不列颠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而英国人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则要归功于他们杰出的宪法。因此,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制度。如果我们的君主还是选出来的,那就更好了。相反,要在如此辽阔的国土上建立一个共和政府,则叫人绝望;而再给邦联议会扩权,则不是造成一个坏政府(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就是不再有政府(政府权威被各邦瓦解)。反正,在同一疆域内,不可并存两个主权。所以,总体政府必须吞并各邦,否则它就会被各邦瓜分。

显然,这是典型的&ldo;国权主义&rdo;言论。&ldo;国权主义&rdo;通常称作&ldo;国家主义&rdo;。其政治纲领和观点,是主张建设单一制民族国家(nation)。与此相对应,主张将美国建成联邦(union)的,则被称为&ldo;联邦主义&rdo;。但联邦是最后妥协的结果,此前并没有什么&ldo;联邦主义&rdo;,也没有国家主义和联邦主义之争,只有强调国权的一派和强调邦权的一派。后者被称作&ldo;邦权主义者&rdo;。邦权主义和强调国权的主张相互妥协,就产生了&ldo;联邦主义&rdo;。所以,在双方达成妥协之前,&ldo;邦权主义&rdo;的对立面就应该叫&ldo;国权主义&rdo;,不应该叫&ldo;国家主义&rdo;,就像《联邦宪法》生效以前的state应该叫&ldo;邦&rdo;不能叫&ldo;州&rdo;一样。妥协之后,仍主张建设单一制民族国家的,就叫&ldo;国家主义&rdo;;仍主张维持邦联制度的,就叫&ldo;邦联主义&rdo;;而同意国权与邦权并存的,则叫&ldo;联邦主义&rdo;。我认为只有这样说,才是尊重历史,也才能解释为什么原来的&ldo;国家主义者&rdo;(实为&ldo;国权主义者&rdo;)后来会变成&ldo;联邦主义者&rdo;。

麦迪逊和汉密尔顿一样,开始也是&ldo;国权主义者&rdo;,不过不像汉密尔顿那么激进,也不像他那么锋芒毕露。他只是提出了一个&ldo;建立全国最高政府&rdo;的主张。但即便如此,一个&ldo;全国&rdo;,一个&ldo;最高&rdo;,便足以让许多人产生疑虑。事实上会议刚刚开始,就有南卡罗来纳的两位平克尼代表提出了疑问,其中查尔斯&iddot;平克尼先生问的,就是&ldo;伦道夫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要完全废除各邦政府&rdo;。此后,6月2日,特拉华代表迪金森;6月6日,特拉华代表里德;6月8日,马萨诸塞代表格里,也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些人并不是或不完全是&ldo;邦权主义者&rdo;,却也都主张保留或适当保留邦权,可见事情绝非汉密尔顿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11章针锋相对(3)

坚定的&ldo;邦权主义者&rdo;主要是马里兰的路德&iddot;马丁和纽约的兰辛。而且,他们都拿英国来说事。兰辛在6月20日说,&ldo;国权主义&rdo;将要造成的伤害,比起当年的大不列颠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路德&iddot;马丁在6月19日的发言中则说,脱离了大不列颠,就使十三个邦处于自然状态,只不过结成联盟罢了。它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现在也是平等的。如果谁要把它们弄得不平等,他自己是决不会让步的。

路德&iddot;马丁的这个说法遭到了威尔逊的反驳。威尔逊说,谁说各殖民地从大不列颠独立出来时它们也就彼此独立了?《独立宣言》可不是这么说的(他把《独立宣言》又读了一遍)。《独立宣言》说:&ldo;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之邦。&rdo;可见,各邦是独立了,但不是&ldo;单独独立&rdo;,而是&ldo;联合独立&rdo;。而且,独立之时,即已是邦联。这意思当然很清楚:没有联合,就没有独立。我们这些邦,和本来就独立的那些国家不是一码事!

不过,话虽这样说,但威尔逊也好,麦迪逊也好,伦道夫也好,甚至汉密尔顿也好,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各邦政府是不能完全废除的,各邦邦权也是必须适当保留的。因为合众国毕竟是各邦联合的结果。没有联合,固然没有各邦;没有各邦,也不会有联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拉华代表迪金森的观点是对的──邦,是未来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因此,6月20日,即制宪会议第二阶段的第一天,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制宪方案中&ldo;全国政府&rdo;(nationalgovernnt)这个称谓,改为&ldo;合众国政府&rdo;(governntoftheunitedstates)。这不是文字游戏,也不是偷换概念,而是建国理念的重大变化。它意味着国权主义和邦权主义心照不宣的暗中妥协。因为几乎所有的代表都意识到,邦联制和单一制恐怕都行不通。他们为未来的美利坚合众国设计的,将是一种新的国家制度──联邦。

务虚笔记  黑道悲情1+2部  我与父辈  活着的事  受活  女生贾梅  汉代风云人物  孤女俱乐部  我与地坛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十六岁少女  山顶上的传说  病隙随笔  为人民服务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记忆与印象  丁庄梦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灵魂的事  病隙碎笔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秦朝败家子

重生之秦朝败家子

公元前221年,六国一统,华夏归一。此时的大秦国很需要一位贵人相助。于是,败家子蒙毅挺身而出?是的,败家子,身为大秦第一败家子的蒙毅,当仁不让,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人生。...

空间农女:将军,把持住

空间农女:将军,把持住

穿越而来,林薇薇看到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心中叫苦之际,发现有随身空间?好,那她就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如何斗极品亲戚,带领全家发财致富。等等,为啥那个腹黑的将军总是出现在眼前?她做饭,他烧火她出门,他护航为什么帮我?因为本将军喜欢!我做什么你都帮?自然!她怒他,那我现在要成亲生包子,你能帮吗?这个对方一怔,随即高大的身子笼罩了过来,我自然能帮的...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

这部小说是以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题材,概括的叙述了我从青春花季的少女,经历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无钱无房无业,迫不得已离开家乡只身闯荡一线大都市,成了中年打工的职业保姆,最后在五十岁的时候回归故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前半生,只不过我没那么好命,没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人戏剧性的出手搭救,只能学习落在井里的驴子,一步步踩着垃圾吃着垃圾逃出生天!路过繁华,坐看风起云涌,历经沧...

时间苍凉爱不淡忘免费

时间苍凉爱不淡忘免费

我的整个青春,都用来喜欢一个名叫贺景辰的男人。  然而,他是我闺蜜的男朋友。  被父母逼婚,我通过相亲选了一个老实男人搭伙结婚,谁想婚礼前夜,贺景辰出现在我房间  一夜之间,我成了被万人唾骂的出轨女人。  这世上总有这么一个人,他给你一个微笑,你就仿若身处云端,他给你一次拥抱,你就仿若拥有全世界。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我想要的,不过是心安之处,有你有家。...

被大佬捧红[穿书]

被大佬捧红[穿书]

穿书PK重生,男主是我的,娱乐圈也是我的!...

名门掠爱:闪婚娇妻惹人疼

名门掠爱:闪婚娇妻惹人疼

父亲年迈,哥哥姐姐相继出事,24岁的乔家幺女乔妤临危受命接管风雨飘摇的乔氏。为了保住乔氏,乔妤只好使尽浑身解数攀上南城只手遮天的大人物陆南城。初见,她美目顾盼流兮,陆总,您想娶我吗?后来,她拿着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