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以后,张绣与曹操恢复了战争状态,多次争斗。一直到官渡开战前,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第二次投降曹操。曹操当时正处于与袁绍对峙的紧要关头,张绣的投诚无异于雪中送炭。曹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仅给自己的儿子曹均跟张绣的女儿订了一门亲事,还封了两千户的封邑给张绣‐‐要知道,连曹操最亲信的将领都没被封过这么多封邑。
曹操让全天下人都看到,他曹孟德爱才如命,连宛城的仇都可以一笑泯之。
在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张绣跟随曹操北征乌丸,还没抵达,便离奇地死掉了。《三国志》里没提他是怎么死的,《魏略》里却给我们讲了一个有点让人心寒的故事‐‐
曹操的儿子曹丕多次请求会见张绣,见到以后,曹丕怒发冲冠,大声叱责说:&ldo;你杀了我兄长曹昂,怎么还有脸敢在我家混吃混喝。&rdo;张绣听了以后非常害怕,很快便自杀身亡。
这一条记载里充满了疑点。张绣是曹操为了宣扬自己爱才而竖立起来的统战人物,是摆在橱窗里给天下人看的。所以曹操绝对不会追究张绣在宛城的黑历史,否则就会让天下人看到笑话,把他曹孟德当成一个沽名钓誉、毫无诚信的伪君子。
曹操尚且不敢提及那段历史,曹丕又怎么敢跳出来乱讲话?曹丕那一年,已经二十岁了,不是个口无遮拦的小孩子,不会不知道追究宛城之战的严重性。
除非是有人在背后授意曹丕这么做。
再者说,曹丕当时不过是曹操的子嗣之一,是否是曹操接班人尚无定论。张绣身为统军大将,何至于对这么一句话害怕到要自杀?
除非张绣觉察到曹丕是被人授意这么做。
综合种种迹象表明,张绣自杀的幕后推手,正是曹操本人。
曹操从来没有忘记宛城的仇,只不过恪于袁绍强大的压力,不得不厚待张绣,以示自己有容人之量。现在袁绍已经灭亡,整个中原无人能抗衡曹操。这时候,曹操觉得差不多该秋后算账了。
可把张绣直接推出去杀了是不行的,政治上影响太坏。于是曹操便授意自己的儿子曹丕出马,张绣面对曹丕的指责,完全心领神会,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这位西凉将领只能无奈地选择了自戕。
之前的隐忍,是曹操身为一个政治家的手段;如今的翻脸,是来自一个父亲的复仇。就这样,曹操双手干干净净地除掉了张绣,没有背负任何挟私报复的骂名。
疑点就在这里出现了。
如果我们没记错的话,宛城之战,是张绣和贾诩两个人联手做出来的‐‐更准确地说,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策划,才反叛曹军,袭杀曹昂、曹安民与典韦。
现在真凶之一的张绣死了,那么另外一位主谋贾诩呢?
贾诩没有被打击报复,更没有被杀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贾诩的地位与日俱增,逐渐成为曹魏阵营举足轻重的谋士,几能与荀彧、荀攸叔侄抗衡。甚至在魏国最关键的立嗣问题上,曹操别人都不问,偏偏要问这位贾诩的意见。贾诩的看法,最终给曹丕、曹植的立嗣问题一锤定音,决定了魏国接下来的政治走向。
等到曹丕篡汉当上皇帝以后,贾诩被封为太尉,位极人臣。这位老人一直活到七十七岁才去世,结束了传奇般的一生。与张绣相比较,贾诩的人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当了大官,出了大名,长寿人瑞,而且还得以善终。
这实在有些不公平。
当我们带着这种想法重新去看史书的时候,便会发觉许多有趣的细节。
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曹操传》《张绣传》《典韦传》里都提及了宛城之战,写得都非常详细。可是,这些记载里都绝口不提贾诩的名字,只说&ldo;绣掩袭太祖&rdo;&ldo;绣复反&rdo;云云,仿佛贾诩根本不存在。到了《贾诩传》里,更有趣了,整个宛城之战这么一个重大事件干脆被全部删掉了,前头讲完贾诩投奔张绣,下一段便非常突兀地开始讲张绣与曹操的第二次交战。
一直到等到许多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才明确地提出了&ldo;绣从贾诩计&rdo;。
在这个分歧上,我更相信裴松之。张绣对贾诩一向言听计从,前期与刘表结盟,后期放弃袁绍投降曹操,都是出自贾诩的建议。宛城之战这么大的决策,张绣绝对不可能绕过贾诩单独行动,或者可以这么说,没有贾诩的怂恿,即使曹操睡了张绣的媳妇,他恐怕也未必敢反叛。
陈寿的史料都采集自魏国的档案,他在《魏书》里的记录,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魏国的政治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得出来,魏国朝廷对于贾诩在宛城之战中扮演的角色,从来都是讳莫如深,干脆提都不提。
裴松之引用的&ldo;贾诩策划宛城之战&rdo;的记载,注引自《吴书》。《吴书》是东吴国官修的史书,不必避讳魏国的政治事件,裴松之是南朝宋时人,更不会替曹魏隐瞒什么。所以这一条非常关键的记录被魏国删除,却保存在了吴国的历史记录里,并被裴松之补注到《三国志》里,得以流传后世。
也就是说,终曹魏一朝,都在极力避免谈论贾诩与宛城之战的关系,并删除了所有的直接记录。
这就真叫人有些糊涂了。
曹操、曹丕父子对张绣恨得咬牙切齿,却对真正的策划者贾诩倚重有加,甚至不惜抹煞他这一段黑历史。如此厚此薄彼,实在是诡异之极,其中必定隐藏着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曹氏父子对待张绣与贾诩两个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给我们揭开了幕布的一角。现在,让我们重新检视一下宛城之战,看看究竟有什么重大的细节被遗漏了。
在《三国志》《吴书》《傅子》《魏书》《世说新语》等史料里,对于宛城之战的记载或详或略。《典韦传》里说&ldo;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rdo;;《吴书》里说&ldo;绣降,用贾诩计……绣乃严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备,故败&rdo;;《三国志&iddot;武帝纪》则最为简略,只说&ldo;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rdo;。
综合这三条史料,可以捋清一个大概的脉络:曹操至宛城,张绣开始热情迎接,然后忽然叛变,把曹操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但这三段史料都没提及张绣叛变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记录在《三国志&iddot;张绣传》里:&ldo;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rdo;
这段记录告诉我们两件事。一,张绣叛变的原因,是因为张济的老婆被曹操睡了;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先动手的不是张绣,而是曹操。
也就是说,真正的宛城之战,与我们脑海里想象的有所差异。在一般想象中,曹操是抱着邹氏在大营y乐,完全失去警惕,方被张绣趁虚而入;可实际上,曹操早就有了除掉张绣的计划,都已经打算动手了,可惜被张绣或者贾诩抢先出招,占了先机。
只因暮色难寻 出金屋记 望古神话之白蛇疾闻录 古代小清新 三国机密 佛系上位日常[娱乐圈] 盛世反穿手札 (网王同人)致萝莉 街亭 她死在QQ上 忠犬不挑食[快穿] 文化不苦旅 嫡女成长实录 皇后别闹了 豪门重生手记 重生让那只龙充满爱[系统] 霸道总鬼缠上我 玫瑰挞 寂静之城 全修真界都等我出新品
公元前221年,六国一统,华夏归一。此时的大秦国很需要一位贵人相助。于是,败家子蒙毅挺身而出?是的,败家子,身为大秦第一败家子的蒙毅,当仁不让,开始了他没羞没臊的人生。...
穿越而来,林薇薇看到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心中叫苦之际,发现有随身空间?好,那她就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如何斗极品亲戚,带领全家发财致富。等等,为啥那个腹黑的将军总是出现在眼前?她做饭,他烧火她出门,他护航为什么帮我?因为本将军喜欢!我做什么你都帮?自然!她怒他,那我现在要成亲生包子,你能帮吗?这个对方一怔,随即高大的身子笼罩了过来,我自然能帮的...
这部小说是以我的真实人生经历为题材,概括的叙述了我从青春花季的少女,经历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半生的奋斗却变成了三无女人无钱无房无业,迫不得已离开家乡只身闯荡一线大都市,成了中年打工的职业保姆,最后在五十岁的时候回归故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前半生,只不过我没那么好命,没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的男人戏剧性的出手搭救,只能学习落在井里的驴子,一步步踩着垃圾吃着垃圾逃出生天!路过繁华,坐看风起云涌,历经沧...
我的整个青春,都用来喜欢一个名叫贺景辰的男人。 然而,他是我闺蜜的男朋友。 被父母逼婚,我通过相亲选了一个老实男人搭伙结婚,谁想婚礼前夜,贺景辰出现在我房间 一夜之间,我成了被万人唾骂的出轨女人。 这世上总有这么一个人,他给你一个微笑,你就仿若身处云端,他给你一次拥抱,你就仿若拥有全世界。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我想要的,不过是心安之处,有你有家。...
穿书PK重生,男主是我的,娱乐圈也是我的!...
父亲年迈,哥哥姐姐相继出事,24岁的乔家幺女乔妤临危受命接管风雨飘摇的乔氏。为了保住乔氏,乔妤只好使尽浑身解数攀上南城只手遮天的大人物陆南城。初见,她美目顾盼流兮,陆总,您想娶我吗?后来,她拿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