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 官场与民间礼仪(第1页)

“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一节

官场与民间礼仪

相传永乐年间,明成祖曾临幸内阁,站在街上,对众太监说:“此处是三先生(按:指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居,汝辈不可在此行走。”可见,内阁体面很重,即使为皇帝所宠信的太监也不能在阁下甬道行走。当时皇帝差太监到五府、六部禀事,太监必须在离府、部官一丈远之外行揖礼。在途中,太监遇到公侯驸马,则下马旁立。

嘉靖年间,有一位太监说过一段反映阁臣与太监相见礼仪的话,颇有意蕴,可以说明太监与阁臣之间权势的此长彼消。他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变矣。昔日张先生进朝,我们多要打个弓。后至夏先生,我们只平着眼看哩。今严先生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上述张先生,指张璁;夏先生,指夏言;严先生,则为严嵩。内阁大臣的体面,相对于太监而言,则是屡变屡下。至于像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专权时,一些官员甚至内阁大臣长跪叩头称九千岁,则更是一种极端的例子。

内阁大臣与太监之间礼仪的变化,只是整个官场风气的侧影。若想对官场礼仪有更深的了解,还应从明初所定的制度谈起。

一朝会之仪

朝会之制,古有“正朝”、“外朝”、“内朝”之别。在明代,凡是遇到圣节、正旦、冬至,就在奉天殿举行大朝会,相当于古代的“正朝”。平常之日,则在奉天门上朝,也就是古代的“外朝”。内朝之制,明代独缺。诸如洪武年间宋濂、刘基,以及永乐以后杨士奇、杨荣日侍皇帝左右,或者如大臣蹇义、夏元吉在便殿奏对,大概就与古之内朝相近。

百官常朝班次以及奏事等礼仪,牵涉到朝廷的大礼,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藉此辨上下,正名分。朝仪既关系到朝廷的尊严,又是天下四方瞻仰的所在。所以,自明太祖时,朝廷就定下规矩:凡是新任官员及诸武臣,如果对礼仪不熟悉,就必须事先由侍仪官率领,在午门外演习。

在明代以前,朝仪无一定之制,时有变更。明代自建立之初,就制定了完整的百官朝会或皇帝上朝制度,其后率循旧章,并无多少变化。

明代朝会,最常见的是一日三朝,也就是“常朝”。所谓三朝,就是早朝、午朝与晚朝。每日清晨,皇帝穿便服,至奉天门,百官以文东武西站班,侍立两旁。鸣鞭毕,鸿胪寺卿唱入班,文武百官行叩头礼,分班侍立。翰林学士在皇帝座左侍御,锦衣卫官夹陛西立,六科给事中分侍左右,御史分班面向北立,鸿胪寺官则属立在御史之后。

先日谢恩见辞者,先在鸿胪寺报名。至陛辞之日,先进午门外,候百官叩头毕,鸿胪寺卿对着皇帝宣奏姓名员数,在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五府、六部依次奏所司合行事宜。接着通政司引人于御前面奏,请旨。该司官出班承旨。大理寺以下,有事就出奏,无事就免。接着是礼科差使考满官员,再是六科合奏旨意题本、守卫揭帖、赏银钞锭,再是鸿胪寺奏藩府、边镇所遣使臣,皇帝以酒饭赏赐。接着两京堂上官、新任官及在外三使来朝赴任者,面叩头毕,鸿胪卿唱奏事毕,群臣侧身向上立。鸣鞭毕,皇帝乘辇往武英殿,或往文华殿,阅奏章。每日如此。至午间,再上朝,晚也如此。这就是常朝之制。

每月朔、望,皇帝穿皮弁服,御正殿,百官公服叩头毕,分班侍立。鸿胪卿奏谢恩见辞员数毕,皇帝再出奉天门,视朝如常仪。

明初之时,皇帝常朝为一日三朝,均为躬临臣下,以决庶政。此制至英宗朝一变。英宗皇帝冲年即位,军国大事尚不能对众处分。当时的辅政大臣杨荣等出于一时权宜之计,创立一种“早朝奏事”之例,所奏者仅取日常所行的数条,事先拟答上陈,临时只以所陈者传旨。自此以后,就相沿成为故事,导致上下之情未通,拟票之词难尽。于是,一些臣子不时建议,要求恢复明初时的旧制,但终难恢复。至明孝宗时,虽仍然遵行“早朝奏事”之例,但在奏事之外,还不时接见大臣或一些讲读之官,从容延访,虚怀听纳。弘治之政,遂称一时独盛。

明代臣子奏事之制,在前后尚有另外一个变化。在明初时,凡是从内批下各衙门的旨意,只要稍有干碍,大臣就可以“执奏”,准则典章,援引事例,直陈其中的利害关系,明列其中的是非。

这种“执奏”之制,事实上是大臣对皇帝旨意的封驳权。按照常例,人臣向皇帝随事建言,不过是一种尽忠尽职的体现。皇帝对于这些建言的奏疏,不论允与不允,均应及时降下明旨,表明皇帝的态度。万历中期以后,神宗却不时将臣下的奏疏“留中”,“不允者,未审何如,而允者,亦违常期矣”。

凡是亲王来朝,天子御正殿,亲王在丹陛上行五拜之礼。若亲王是尊长,天子在便殿叙家人礼,亲王坐东面西,受天子四拜礼毕,就坐。天子居中南面坐。这是为追求一种“亲亲之义”。凡诸王来朝,先谒奉先殿,随后就见天子,次见东宫太子,行四拜之礼。若亲王是尊长,东宫必须答拜。

明代君臣之间,通常所行是“四拜”之礼。在大朝会时,臣子必须行“五拜三叩头”之礼。

明代百官上朝的朝仪,照例是由鸿胪寺官员负责,并且有纠仪之责。不过,明代的史料已经揭示,在晚明,即使是上朝这样的大典,官员失仪也已成平常之事。诸如官员上朝之时,并非按品级穿戴,而是穿杂色衣服,系杂色带;又行礼之际,也常有一些官员咳嗽,甚至往地上吐痰。

二京官社交

无论是因政事相见,还是公务之暇的聚会,官员之间时刻处于交际之中,需要有一套礼仪加以规范,以便辨上下,定尊卑。

明帝国刚建立时,官场行礼,仍然遵循元代旧俗,在宴会行酒时多行跪拜礼。洪武四年(1371),定官场揖拜礼。规定:凡是官员向皇帝奏事、听宣诏旨、以物进贡,及受赐、祭祀、上香、奠帛、祭酒读祝等事,仍行跪拜礼,其余一律行揖拜礼。揖礼大体如下:下属见上司官,躬身举手,齐眼为敬,上司可以随坐随立,不必答礼;其次,下属行举手齐口礼,上司用举手齐心礼答礼。拜礼如下:官员见皇帝之礼,稽首四拜,再叩首一拜;见东宫太子,稽首四拜。文武官员如若隔品,又是以下见上,就顿首再拜,上官可以随坐随立,不必答礼;如果品从相次,下官居下首,顿首再拜,上官控首再拜,算作答礼;至于品秩相等,相见时各行再拜礼。

洪武五年(1372),重新审定官员相见仪节,颁示天下。凡内外官员,每天清晨在公堂相会,必先肃揖,然后各自就坐。幕官也必须先向长官行揖礼,然后退回幕署。属官见上司,必须在堂阶上以序站立,行躬揖礼,上司随坐随立,用拱手作为答礼,而幕官则须用揖礼作为答礼。如果属官初次见上司,或者因公事外出,隔旬才回,见上司就须行再拜礼,见幕官也如此,上司用拱手作为答礼,而幕官则用拜礼作答。如果品秩相等,相见时行互揖礼。凡是内外掾史、令史、书吏、宣使、奏差人等,清晨谒见长官,必须在阶下序立,行一揖礼,退下,长官不答礼,幕官用拱手礼作答;如果是节序、公参或者差遣辞行,就须行两拜礼,长官不答礼,幕官要答礼。凡典史见幕官,也须在阶下序立,肃揖,幕官不必答礼;如果是节序、公参或者差遣辞行,须行两拜礼,幕官用拱手作答。

洪武十五年(1382),又制定了官员在路上相遇及公参时的礼仪。凡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驸马都尉,在路上遇见公侯,必须引马侧立;都督佥事、六部尚书遇见公侯,更须引马却避。在路上,品级相等的人相遇,则分路而行。金吾等卫的指挥在路上遇到公侯,引马却避;遇见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骑马都尉,引马侧立;遇见都督佥事、六部尚书,分路而行。如此类推。凡属官在路上遇到上司,引马却避;属官品级高,遇到上司官品级低的,分路而行。凡是未授职的官员,遇到有职的官员,均须引马却避。凡官员相遇,原本应避,但路狭不能避,就下马拱立;应行之路,不得中道占行,依次分为左右。凡是被宣召的官员及祠祭官至祠祭场所,在道上遇到应避之官,准许不避。

至于公参,都督府同知、佥事参见左右都督,指挥同知、佥事参见指挥使,六部侍郎参见尚书,各卫指挥参见都督,在堂下行拜礼;千、百户参见指挥,也与此礼相同。各衙门佐贰官、幕职官参见本司长官,长官均须答拜;属下卑官参见,长官可以不答礼;品级相等,须答拜;品级高的所属官,参见品级低的上司官,礼节相等。

洪武三十年(1397),重新申禁官员之间的交往礼仪。总体上说,百官交往,以品秩高下分出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级稍卑的居于西,官品高的居于东。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卑者居下,尊者居上。品级相差四等,那么相见时卑者在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举例来说,一品与二品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一品与三四品相见,三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官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员相见,一品坐受,禀事则跪。其余仿此而行。至于司属官品级低于上司官,禀事时则须跪。近侍官员,不必拘品级行跪拜礼,但也不被允许与外官交接。同僚官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大小官员在内府相见,不许行跪拜礼。官员出入街道,不许抗慢。其余军民百姓在街上遇见官员,须下马却避,不许冲突,违者论罪。

明初所定官场交际礼仪,是官场生活必须遵循的普遍规范准则。其宗旨无非是维持一种官场的体面以及上下尊卑的等级。不过,官场中人人都想要保持自己的体面,官品高的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要求下属照礼仪行事,官品低的也要从自己的体面出发,不肯屈就原定礼仪。同时,在京城官场,四方流寓之人甚众,山人高士虽非仕宦,然出于自己的目的,纷纷来到都城,与缙绅大僚相交,以致游道大坏。京城交道原本不薄,自从游道一坏,交道也随之滥倒。

时移势易。自明代中期以后,明初官方所定官场社交礼仪已如一纸空文。一方面,僭越礼仪,低级官员在礼仪上欺凌高级官员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重文轻武风气的抬头,武官即使大僚,也无体面可言。按照《大明会典》,官员隔一品避马,隔三品跪。实际执行的结果却并不依例而行。诸寺大卿均为三品官,避尚书、侍郎。公侯勋臣,官在一品以上,反而避内阁。六部尚书是二品官,也避内阁。六部侍郎是三品官,却避吏部尚书。在文官中,有些八九品官也与公侯抗礼,在道上不避。那些史官、科道官,更是与六部尚书抗礼。到了后来,更是风俗大坏,人心不古,大臣持禄固位,折节于台谏,台谏怙权恃力,抗颜于大臣。

显然,由于内阁大臣职掌朝纲,吏部尚书关系官员的铨选、考察,史官为内阁的储贰,科道官职掌官方言论,使得他们的地位日渐提高,在官场礼仪上任意超等越分。

与此同时,一些人出于本身不可告人的目的,宁可放弃自己的尊严,对下级官员或同僚百般献媚,导致交际之道的败坏。明人郭维藩一针见血地指出:“及其相接,甘言脆语,鞠躬为礼,交手相欢,究其中心,诚意略无。恬然相尚,莫之知丑。”

可知明中期以后官场社交礼仪,并不与规定的“大明典礼”相符契,而是在不断出新。

在京城官场,社交自成一套礼仪。分别列述如下:

首先,从内阁大臣与太监交际礼仪的变化,可以看出太监权势的日趋膨胀。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臣交往,称阁老为“老师父”,阁老称掌印太监为“老先生”。内阁辅臣出入,即使九卿也要避道,但一些内监小竖,却可以扬扬驰马,“交臂击毂而过,前驱不敢问,辅臣不敢嗔也”。至于像正振、刘瑾这样的大太监,对公卿都可以颐指气使,将他们视若奴仆一般。

其次,词林官之间相见,也与一定规矩。词林官见院中前辈,都矩步偻躬。每次一同赴宴,没有前辈的邀帖,就逡巡不敢前去。史料载,有一次早朝,一位词林官使劲格编修吴伟业,意思是让他向前辈表示尊敬。又有一位翰林院的送卷官,因小事触犯了前辈,就被笞责三十,而所谓的前辈,却不过是一名庶常。此官觉得冤,就向人泣诉。检讨沈廷嘉笑道:“此某四府某太爷,未可以庶常忽视也,若笞固宜。”

词林官职至坊局,体面就更为威严。一有闲暇,就发单帖邀请馆中新进,相合就称知己。若新进才品较高,也有前辈“屈己下之”的情况。所以新进史官多策励发奋,不敢放荡,担心前辈突然来邀。在当时的词林中,流传着“前辈请后辈,后辈不请前辈”的说法。此外,词林官之间,如果相差七科以上,后辈遇到前辈,须“旁坐避马”,因而在当时又有了“七科以上,旁坐避马”的说法。

第三,中央六部属官,也讲求礼仪,要在六部之间排出座次,分出个轻重主次,以争一时体面。按照常例,六部的排列顺序,当为吏、户、礼、兵、刑、工。礼部由于清秩,与吏部相近,就压居户部之前,每每发生争执。到了后来,兵部也想压居户部之上,甚至工部都要压刑部。

第四,六科官员初次选拔时,也有一套礼仪。任命一下,科中就送来一纸《仪注》,内中开列新当选者拜谒部院大臣的礼仪。如拜部院大臣,“在宅则拜,不在宅只须投帖,即上马不得守候良久”。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神道仙尊  位面三国争霸  重生我是一个神  工者足迹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大佬好可怕  修罗战神在都市  刘寅传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万古最强龙婿  李俊峰  八方云动  全面崛起  我的特效时代  中国皇帝全传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全球进入异世界  

热门小说推荐
萌宝天降:总裁爹地放肆宠

萌宝天降:总裁爹地放肆宠

男神要婚了,不甘心的白纤纤夜上男神的床一夜疯狂,嫁不了男神,就生个小男神相依为命也知足。没想到,小男神真有了,可亲爹却另有其人。都说负负得正,她是错错得对。以为睡错了,其实睡对了。当小不点遇上真男神,爹地,我帮你搞定妈咪的奖励呢?厉凌烨微微一笑,等我睡服你妈咪再说。小不点撇撇小嘴,当晚就把妈咪拉到了自己的小床上。厉晓宁,你给我下来。某男怒了。白纤纤护小狗一样的护着小不点,他还是个孩子,你要不要脸?厉凌烨拎着小狐狸般的小不点直接丢出门外,自己女人只能上自己的床,要人不要脸。...

铁拳争锋

铁拳争锋

铁拳所向,试问谁可争锋?义胆柔情,各色美人争宠!他,就是终极教官,当世大魔王!为美人无限张狂为兄弟两肋插刀为亲人誓死守护!尸山血海中杀伐,累累白骨中踏步,蓦然回首,已傲立巅峰,成就传奇霸业!...

宋砚

宋砚

暮年的飞侠已经无法飞翔,生涯末期的韦德再也划不出闪电。唯独暮年林克,却比新秀赛季时还更高更快更强了。一个逆成长的巨星,将把所用荣誉收入囊中。...

帝妃凰图

帝妃凰图

南姒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被皇上宠得无法无天。  堂堂男儿仗着一张祸国殃民的脸去当祸水,让皇上陷入魔障似的空置六宫,简直孰不可忍!  云雨之后,吃饱餍足的帝王温软慵懒开口南姒,做朕的皇后。  南姒单膝跪地,声线清冷皇上是天上云,臣是地下泥,尘泥登不上九霄。  帝王好心情顷刻间烟消云散  被群臣劝谏选秀时,帝王软声相商南姒,做朕的皇后。...

谁与渡山河

谁与渡山河

人间多风波,谁与渡山河...

大侠召唤器

大侠召唤器

人间事,多不平,我有志,行侠义。忽一日,得神助,赐神器,心中一本道,手中召唤器,古往今来,武林群侠,由我召唤,任我驱使,从此天下任我行,穿古越今,随心所欲,无处不通,无往不利,天下英雄,我为第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侠召唤器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大侠召唤器最新章节大侠召唤器无弹窗大侠召唤器全文阅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侠召唤器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