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章(第1页)

总而言之,大气的北京城城内有城,官、学、民三种文化各安其位,各守其本,形成一体化前提下的多层次;开阔的上海滩滩外有滩,五湖四海风云际会,天南地北交互消长,形成多样性前提下的一体化。北京与上海,是两类不同的大城市,有着两种不同的大手笔。北京&ldo;一体多层&rdo;,上海&ldo;多样统一&rdo;。北京大气,上海开阔。

同样,北京人和上海人,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北京人是身份感比社区性更明显(所谓&ldo;丢份儿&rdo;、&ldo;拔份儿&rdo;即含有注重身份的意思在内)。一个北京人,首先是官员、学者、平民,然后才是北京人。当然,所谓&ldo;身份感&rdo;,不一定就是职业、阶级,也可能是指&ldo;品类&rdo;,即&ldo;君子&rdo;与&ldo;小人&rdo;、&ldo;高士&rdo;与&ldo;败类&rdo;。不管什么时候,北京人都不能丢了身份,这就叫&ldo;倒驴不倒架&rdo;。因为倘若丢了&ldo;份儿&rdo;,就没人承认你是北京人岂止不是北京人,就连是不是人,只怕也还麻烦。

上海人则是社区性比身份感更突出。他们首先是上海人,然后才是商人、职员、自由职业者。上海学者余秋雨曾因不会说上海话而感到窘迫,上海市长徐匡迪也曾因不会讲上海话而受到歧视。的确,在上海人看来,是不是上海人,比什么都重要;而会不会讲上海话,则往往决定着你在上海和上海人那里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在外地,一句上海话,往往就能引起上海人的惊喜:&ldo;侬上海人呀!&rdo;接着就是用上海话热烈地交谈。至于对方是什么职业身份,则往往不在考虑之列。我自己就曾用这种办法&ldo;哄骗&rdo;过不少上海人。尽管最后不得不承认我的上海话是&ldo;洋泾浜&rdo;的,还是能赢得不少的赞许:&ldo;&lso;洋泾浜&rso;侬也晓得呀!&rdo;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形成了这样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有&ldo;小上海&rdo;,却几乎从来没有&ldo;小北京&rdo;。因为北京人一到外地,首先是融入自己阶层的圈子里,官员归官员,学者归学者,当然也就不可能像上海人那样,首先是上海人归上海人,并一起传播上海文化,把当地改造为&ldo;小上海&rdo;结果是,爱&ldo;抱团几&rdo;的北京人,到了外地,便成了并无社区特性的散兵游勇,而平时&ldo;各顾各&rdo;的上海人,在外地却大成气候,当然,不是某个上海人的气候,而是上海文化的气候。

也许,这就是上海滩,这就是上海滩的秉性和秘密。

弄清了这些秘密以后,我们似乎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上海人?上海人的社区文化特征是什么?他们究竟有什么资格和本钱看不起外地人?

四 &ldo;城市部落人&rdo;

人的秘密,从来就是文化人类学的最高秘密。

许多学者都指出,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他们在中国,就像犹太人、吉普赛人在西方世界一样扎眼醒目。无论走到哪里,上海人往往都会一眼就被认出。他们身上那种&ldo;上海味&rdo;,几乎是洗也洗不掉的。而且,正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尽管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却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一样,上海人在离开了上海以后,也仍是上海人。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如果哪一天,大上海真的&ldo;沉没&rdo;了,上海人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因为上海人是&ldo;城市部落人&rdo;。

&ldo;城市部落&rdo;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中国人的一个&ldo;族群&rdo;。在古代中国,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建立,原先属于各个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ldo;原始族民&rdo;逐渐一体化,成为至尊天子属下的&ldo;王朝臣民&rdo;。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虽然有城乡两大社区,但在本质上,它们却并没有多大区别。城市和乡村基本上是同质的,市民和农民也基本上是同格的。因为&ldo;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rdo;。如此,则城市乡村皆为&ldo;天子治下&rdo;,市民农民都是&ldo;王朝糙民&rdo;。乡下的秀才可以进城做&ldo;京官&rdo;,城里的老爷也乐意回乡当&ldo;乡绅&rdo;。中国古代的城市,似乎从来也不曾成为既吸引穷人又吸引富人的磁石。而且,除皇族外,从官宦、文人到小贩,几乎谁也不曾把城市当成自己的永久居留地。他们只要有几个钱,就会想方设法在乡下买几亩地,随时随地准备回到乡下去。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他们也会在城里购置些房产,以供享乐和避难。但仍要在城里修园林建别墅,让自己觉得好像还生活在乡下一样。总之,他们总是游离于城乡之间,把城市当作寄居之地,而在内心深处倾向于和眷恋着乡村。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城市,往往不过只是乡村社区的派生物和共同体。显然,这样的城市,并非真正的城市;这样的市民,也非真正的市民。所以,我宁肯称之为&ldo;城&rdo;和&ldo;城里人&rdo;。

上海和上海人却完全两样。

上海从来就不像中国那些古城一样,是什么乡村社区的派生物和共同体,而是它的对立面(上海人特别看不起&ldo;乡下人&rdo;,就是上海这种城市性质的心理体现)。(图十九)作为乡村社区的派生物和共同体,&ldo;城&rdo;只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广大农村的中心区域和派出单位。北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西安、杭州、成都、武汉、郑州,都或者曾经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或者现在仍是区域性的政治中心。中国古代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ldo;中心&rdo;。在上个世纪初,中国3000以上人口的1400个城市中,至少有80%是县衙所在;而万人以上的城市,则半数是府治和省治。在那里,巍峨的城墙和高大的城楼,象征着帝国的权威与尊严,也象征着古老中国的封闭与保守。

上海却从来就不是什么&ldo;政治中心&rdo;。它也没有什么巍峨的城墙,而只有平坦开阔的滩涂。当然,它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也迥异于北京等城市。它的经济生活靠市场规律来运作,它的社会生活靠法制原则来治理,政治权威在这里远非是最重要的,而个人的聪明才智(或曰精明)反倒可能更有用武之地。上海人迥异于国内其他城市人的种种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比如余秋雨、杨东平等学者都曾指出的不关心政治、缺乏政治热情、不大看得起领导、没有集体观念、自由散漫、精明、会盘算、讲实惠、守规矩、重理性、世俗、西化、商业气息重、好诉讼而恶打斗,以及&ldo;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rdo;等等,无不根源于此。无论我们怎样评价这些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其与传统中国格格不入,则毋庸置疑。一句话,上海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的新型城市,上海人也是颇异于传统中国人的&ldo;都市新人类&rdo;。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他们是一个新兴的&ldo;部落&rdo;,一个不属于森林、山野、乡土、畜群,而只属于城市的&ldo;部落一,‐‐城市部落。

于是,我就只好把他们称之为&ldo;城市部落人&rdo;。

从星空到心灵  记忆与印象  务虚笔记  易中天品三国  孤女俱乐部  灵魂的事  汉代风云人物  病隙碎笔  女生贾梅  活着的事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山顶上的传说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高高的树上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帝国的终结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十六岁少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热门小说推荐
九龙吞珠

九龙吞珠

一张从始皇帝皇宫流传出的长生不老药地图,解开不死不灭之秘。  一代名将,将守,从万人敌,到无人敌的重生之路!九龙吞珠读者交流群721466643)...

狂妻来袭:九爷,稳住别慌!

狂妻来袭:九爷,稳住别慌!

他如同来自地狱的修罗,世人称他傅九爷,在临海市人人退避三舍,凉薄冷淡,无人敢惹。没有遇到何以安之前,傅九爷凶残暴戾,凉薄冷淡,从不给任何人留半分情面。遇到何以安之后,九爷能动口绝不动手,提倡有事坐下来大家一起讲道理。世人都觉得九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凶残暴戾,凉薄冷淡的傅九爷了。殊不知,九爷只是想以身作则教导自家媳妇没事别动手,伤身体。因为别人的媳妇都劝自己老公没事别动手,做个好公民,可九爷的媳妇跟别人的媳妇不一样,遇事就问,老公,能打他吗?往死里打的那种!...

不朽女天尊

不朽女天尊

方颜病死之后,穿越到了一个被金色液体砸死的重生大佬身上,拥有了重生大佬记忆的方颜,将长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方颜不止想要长生,她还要永生。ps大女主修仙文,沉迷修仙不可自拔,没时间谈恋爱。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不朽女天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不朽女天尊最新章节不朽女天尊无弹窗不朽女天尊全文阅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不朽女天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霸道冷夫契宠婚

霸道冷夫契宠婚

她闯进他房间,还不小心将男人吻了嘴。逃跑时被那个霸道的男人抓回来女人你必须对我负责!她想逃无门,本以为是一场契约,可是每晚女人都被折腾的腰肢乱颤,捶床抗议我们明明说好契约夫妻的!是,白天的契约,晚上的夫妻。...

农家贵女:将军小叔要抱抱

农家贵女:将军小叔要抱抱

陈香云死了。临死之前才知晓,婆家伪善,为让相公娶新妇,活生生的把她给逼死了,重生回八年前的陈家村,那时候她刚满十五,是朵娇艳的小花。重活一世,只有一个心愿,发家致富远离刻薄家人与渣男。谁若是敢阻拦她发家致富,她跟谁急。卖药材,卖食谱,开绣纺,置田地,一不小心成了富庶一方的绝色佳人。听说佳人要选夫,条件只有一个,能挣钱能宠妻。某个一不小心被陈香云睡了的男人说,他不仅能挣钱,能宠妻,还能在晚上播种,十个月后收获小包子。陈香云看着他那张和上一世相公一样的脸,冷笑连连对不起,我不嫁渣男的弟弟。某男一笑倾倒众生睡都睡了,娇情什么?...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