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第1页)

然而,即便是这个怪模怪样、不伦不类的城墙,也没能存在多久。上海开埠以后,城墙之阻碍车马行旅、金融商情,很快就成为几乎全体上海人的共识。于是,在官绅士商的一致呼吁下,上海城墙被拆除。上海,几乎成了中国历史上建城最晚而拆墙最早的城市。

比起上海天翻地覆并极具戏剧性的变化,城墙的拆除也许不过小事一桩,但却颇具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因为没有墙的城是不能算作城的。城也者,因墙而成者也。没有了那个&ldo;土围子&rdo;,还能算是城事实上,上海从其历史真正开始的那一天起,似乎就没有打算成为什么&ldo;城&rdo;,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没有像建设其他城市那样按照&ldo;城&rdo;的模式来对上海进行规划,反倒把上海最好的地段拱手相让。1846年,也就是上海开埠后的三年,英国人首先占据外滩以西的一片土地,建立了英租界,首开租界之先河。此后二十年左右,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租界制度,便在上海得以确立,并整整存在了一个世纪,同时还波及到其他城市。这种事情,在北京显然是想也不敢想的。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岂容&ldo;化外之地&rdo;?然而上海却可以。在当时的中国政府看来,上海无疑是微不足道的。上海既不产稻米,又不产丝绸,风水也不怎么样。鬼子们既然傻乎乎地看好那地方,那就赏给他们,随他们折腾去,谅他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现在看来,道光爷、咸丰爷们显然是失算&ldo;千里之堤,溃于蚁穴。&rdo;口子一开,太平洋上强劲的海风,自然是长趋直入,何况又占领了这样一个滩头地段?西学之东渐,自然便有了一个最为便当的跳板和基地。于是,为当时并不看好上海的人始料所不及,半个世纪之后,上海便出落成与北京迥异的国际化大都会,而且处处与北京作对。早在1917年,海上文人姚公鹤便指出:&ldo;上海与北京,一为社会中心点,一为政治中心点,各有其挟持之具,恒处对峙地位。&rdo;(《上海闲话》)事实上也是如此。本世纪初,上海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大本营,公然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本世纪中,它又变成了&ldo;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rdo;的策源地,公然&ldo;炮打&rdo;北京的&ldo;资产阶级司令部&rdo;。至于文化上的南北之争、京海之辩,自然也不在话下。

更何况,上海虽然抢了滩头,却也并非没有后援。天津、汉口、广州、厦门、宁波、香港,都在和上海浮鼓相应。其中,天津近在京畿,汉口深入腹地,意义尤其不同凡响。总之,山下之城,已难抵挡水边之滩的挑战。

当然,上海一开始并没有想那么多。

一个多世纪前的上海,最忙的事情是&ldo;摆摊&rdo;。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ldo;摊子&rdo;‐‐江海关、跑马场、招商局、巡捕房、交易所、礼拜堂、西菜馆、拍卖行,全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那又是些什么样的&ldo;摊主&rdo;‐‐冒险家、投机商、殖民者、青红帮、皮条客、拆白党、交际花、维新党,全都踌躇满志,胆大妄为。城墙拆除了,心理框框也打破了;租界建立了,新的观念也产生甚至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职业也出现了:买办、律师、记者、翻译、经理、职员、会计、邮差,甚至还有&ldo;黄牛&rdo;、&ldo;包打听&rdo;之类,当然还有产业工人。但无论何等人物,其谋生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大不同于传统社会。上海,变成了地地道道的&ldo;新世界&rdo;。

这个新世界立即就对国人和洋人都产生了吸引力,而它也以一种来者不拒的态度对待外来者。很快,上海就变成了中国移民程度最高的城市。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山东等临近省份的同胞大量涌入,英、法、美、日、俄、德、意、比、葡、奥、印度、丹麦、波兰、捷克、西班牙等世界各国的洋人也纷至沓来,正所谓&ldo;人物之至者,中国则十有八省,外洋则甘有四国&rdo;。其中自然不乏社会名流、文化精英、前卫战士、革命先驱。他们走进这并无城墙阻隔、一马平川极为开阔的上海滩,各行其道,各显神通,把上海的摊子越铺越大。

上海文化正是这些移民们创造的。它当然只能是一种新的文化。甚至上海话,也是一种新方言,它不再是苏州话,也不是上海的本地话(浦东话或崇明话)。上海话不但语音已和周边地区不尽相同,而且拥有大量仅仅属于上海市区的词汇(有的则首先在上海流行,然后才传播全国,如&ldo;沙发&rdo;)。总之,它已不再属于某个省份或州县,而只属于上海这个新的社区。

在这里,比较一下上海与北京,将是十分有趣的。

北京也是移民程度很高的城市。它的开放程度和兼容程度都极高,包容量和吞吐量也极大。所以,北京和上海都能吸弓卜卜地人才,吸收外来文化,终因兼收并容、吞吐自如、无所不包而蔚为大观。但是,北京的吸收和包容却不同于上海。北京是容量很大,再多也装得下;上海则是摊子很开,什么都能来。北京的吸收是有选择的,上海的吸收则是自由化的。简单点说,即北京实行的是&ldo;优选制&rdo;,能不能被接纳,要看你进不进得了城;上海实行的是&ldo;淘汰制&rdo;,想来就来,悉听尊便,至于来了以后能不能成气候,甚至能不能生存,那它就管不着

于是,北京与上海的移民成分便大不相同。辛亥革命前,北京的移民主要是冲着皇帝来的。他们是新科进士和升迁官员,以及为皇帝和官员们服务的太监、宫女和仆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北平的移民主要是冲着大学来的。当时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云集北平,吸引了天南地北的莘莘学子。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北京人行列的主要是两种人:调进北京的干部(多半是中高级的)和分进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多半是较优秀的)。总之,北京的移民,总是围绕着&ldo;政治&rdo;这个中心,或&ldo;学术&rdo;这个次中心;而北京的吸收,则总是以是否&ldo;优秀&rdo;、是不是&ldo;精英&rdo;为尺度。上海的移民在半个世纪前则有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味道。有来谋生的,有来投机的,有来避难的,有来享福的,有来求学的,有来创业的,也有糊里糊涂跟着来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上海滩毕竟很开阔,谁都可以来的。

移民的结果似乎也不同。北京的移民只是壮大了北京,丰富了北京,却不能创造一个一体化的北京文化。北京没有这样一种一体化的文化,而只有各个不同&ldo;圈子&rdo;的文化(皇家官方文化、文人学者文化、市井平民文化等)。移民们也只是进入了不同的&ldo;圈子&rdo;,并与各自的&ldo;圈子&rdo;相认同。上海的移民虽然来路不同动机各异,却共同创造了一体化的上海文化,并因为这种文化而统统变成了&ldo;阿拉上海人&rdo;。

北京与上海的这种区别,其实也正是&ldo;城&rdo;与&ldo;滩&rdo;的区别。

什么是城?城就是&ldo;圈子&rdo;,而圈子是有大小、有品类的。大小品类,也就是尊卑贵贱远近亲疏。作为皇都京城的北京,它的城市规划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尊卑有序,等级森严。前已说过,明清的北京是三个一圈套一圈的城,最中心的是宫城即紫禁城,乃天子所居;次为皇城,是政府所在;最外围是京城,其中紧靠皇城根儿是各部衙门,再外围则是规划整齐的街市。清代京城还有内城外城之别。内城是满人的禁区,外城是汉人的地盘。站在景山俯瞰全城,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与矮小灰暗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ldo;东富西贵,南贫北贱&rdo;,一目了然。不同身份地位的各色人等,便在这规划好了的城区内各居其宅,各守其职。可以说,北京是做好了圈子往里&ldo;填人&rdo;。北京人,当然不可能没有&ldo;圈子意识&rdo;。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从星空到心灵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务虚笔记  灵魂的事  孤女俱乐部  十六岁少女  山顶上的传说  汉代风云人物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高高的树上  记忆与印象  活着的事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女生贾梅  帝国的终结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病隙碎笔  易中天品三国  

热门小说推荐
九龙吞珠

九龙吞珠

一张从始皇帝皇宫流传出的长生不老药地图,解开不死不灭之秘。  一代名将,将守,从万人敌,到无人敌的重生之路!九龙吞珠读者交流群721466643)...

狂妻来袭:九爷,稳住别慌!

狂妻来袭:九爷,稳住别慌!

他如同来自地狱的修罗,世人称他傅九爷,在临海市人人退避三舍,凉薄冷淡,无人敢惹。没有遇到何以安之前,傅九爷凶残暴戾,凉薄冷淡,从不给任何人留半分情面。遇到何以安之后,九爷能动口绝不动手,提倡有事坐下来大家一起讲道理。世人都觉得九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凶残暴戾,凉薄冷淡的傅九爷了。殊不知,九爷只是想以身作则教导自家媳妇没事别动手,伤身体。因为别人的媳妇都劝自己老公没事别动手,做个好公民,可九爷的媳妇跟别人的媳妇不一样,遇事就问,老公,能打他吗?往死里打的那种!...

不朽女天尊

不朽女天尊

方颜病死之后,穿越到了一个被金色液体砸死的重生大佬身上,拥有了重生大佬记忆的方颜,将长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方颜不止想要长生,她还要永生。ps大女主修仙文,沉迷修仙不可自拔,没时间谈恋爱。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不朽女天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不朽女天尊最新章节不朽女天尊无弹窗不朽女天尊全文阅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不朽女天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霸道冷夫契宠婚

霸道冷夫契宠婚

她闯进他房间,还不小心将男人吻了嘴。逃跑时被那个霸道的男人抓回来女人你必须对我负责!她想逃无门,本以为是一场契约,可是每晚女人都被折腾的腰肢乱颤,捶床抗议我们明明说好契约夫妻的!是,白天的契约,晚上的夫妻。...

农家贵女:将军小叔要抱抱

农家贵女:将军小叔要抱抱

陈香云死了。临死之前才知晓,婆家伪善,为让相公娶新妇,活生生的把她给逼死了,重生回八年前的陈家村,那时候她刚满十五,是朵娇艳的小花。重活一世,只有一个心愿,发家致富远离刻薄家人与渣男。谁若是敢阻拦她发家致富,她跟谁急。卖药材,卖食谱,开绣纺,置田地,一不小心成了富庶一方的绝色佳人。听说佳人要选夫,条件只有一个,能挣钱能宠妻。某个一不小心被陈香云睡了的男人说,他不仅能挣钱,能宠妻,还能在晚上播种,十个月后收获小包子。陈香云看着他那张和上一世相公一样的脸,冷笑连连对不起,我不嫁渣男的弟弟。某男一笑倾倒众生睡都睡了,娇情什么?...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