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章(第1页)

回顾往事,细究天人,曾国藩恍然发觉,人生不过是一股水流,流到哪里,完全是由地形决定。自己其实不过如一粒豆粒,在命运的簸箕中随机跃动。

天意从来高难问。事实上,那位天上的神秘人物,经常做出一些看起来乖戾无理的决定。人的幸运和不幸,也不是一时一世能看清楚。古来如李斯、董卓、杨素,智力皆横绝一世,早年飞黄腾达,看起来命运对他们很厚待,结果&ldo;而其祸败亦迥乎寻常&rdo;。也有一些能力超群锐意进取者,终生不得施展,却幸运地逃过了动乱,得以享尽天年。&ldo;天或反厄之,使之蓄其光采,以昌其后而永其年。&rdo;

大彻大悟的他由儒墨而入黄老,由执着事功而进入到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悟到,人力其实是很弱小的。

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须以相对的观点来看待个人的成败,用更大的维度来判断得失的价值,而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味执著功名。如果把心胸放大到宇宙世界层面,则人间小小荣辱风波不值一提。

看透了这一点,曾国藩觉得自己的精神境界又提升了一层,定力大大增长: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贤以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惭惭蠲除矣。

似乎是为了奖励曾国藩对&ldo;天命&rdo;的悟性,上天又一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扭转了曾国藩的命运:他本以为这次被罢回家,将使他失去建立不世大勋的千载良机。因为此时正当太平军内乱初起,由盛转衰,看起来已经指日可平。没想到大局骤变,太平军势力复张,他又能再度出山,重新主宰战局。这一天旋地转更加坚固了他的天命观。

我们翻阅曾国藩家书,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曾国藩一生,每于人生道理有所体悟,必汲汲与兄弟们分享。天命说不久也成了他用来安慰疏导曾国荃心理疾病的良药。

皈依天命说后,曾国藩一改过去的急切焦躁,在处理大事时变得从容不迫。他不再认为,王朝的命运可以由他一手左右。他相信,太平天国能不能平,大清王朝还能存在多少年,这些太大尺度的事件,不是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个集团能够决定的。在这些大事件背后,有着天时、历史、人心等诸多深层次力量,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而已,而不必杞人忧天,将太多无法承受之重揽到自己肩上。

咸丰十一年,曾国荃围攻安庆,当年四月初三日,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说: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如此次安庆之围,濠深而墙坚,稳静而不懈,此人力也。至于是否不至以一蚁溃堤,以一蝇玷圭,则天事也……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而无所容心。

当时曾国荃久攻天京不下,肝气上升,心情焦躁,行将得病。曾国藩写信告诉曾国荃,太平军能不能平,南京攻不攻得下,乃是天地间那神秘的大力量决定的,个人能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ldo;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rdo;因此要求曾国荃将能否攻下南京&ldo;付诸可必不可必之数,不敢丝毫代天主张&rdo;。曾国藩说,战争之中,人只能全力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ldo;墙濠之坚,军心之固,严断接济,痛剿援贼,此可以人谋主张者&rdo;,但至于&ldo;克城之迟速,杀贼之多寡,我军士卒之病否,良将之有无损折&rdo;,&ldo;此皆由天意主张者&rdo;。他这么说,是唯恐国荃在攻城时失去耐心,不择手段,蛮力强攻,致出危险。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用科举考试来比喻天京之战:&ldo;譬如场屋考试,文有理法才气,诗不错平仄抬头,此人谋主张也。主司之取舍,科名之迟早,此天意之主张也。&rdo;天命难测,个人在天命力量面前,只能老老实实地努力,不可妄图侥幸,鲁莽裂灭:

若恐天意难凭,而必广许神愿,行贿请枪;若恐人谋未臧,而多方设法,或作板绫衣以抄夹带,或蒸高丽参以磨墨,合是皆无识者之所为。弟现急求克城,颇有代天主张之意。愿弟常存畏天之念,而慎静以缓图之,则善耳。

攻下天京后,朝廷打压功臣,有意贬抑曾国荃,气得他大病一场。曾国藩又开导他说:&ldo;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rdo;意思是湘军攻陷天京,半由人力,半由天命,并非全是你的本领,因此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一个人功名达到什么程度,不完全是由自己能决定的。&ldo;吾辈所可勉者,但求尽吾心力之所能及,而不必遽希千古难攀跻之人。&rdo;

曾国荃身陷困境之际,曾国藩的日子也不好过。清廷因防他功高震主,不断地敲打他。他用来规劝曾国荃的话,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天命说使曾国藩在宦海风波中能心平气和,沉稳练达,甚至&ldo;老奸巨猾&rdo;,帮助他成功地处理了功高震主之后的君臣关系。

随着阅历加深和年龄增长,曾国藩谈论天命的语气越来越肯定,或者说,他对天命越来越迷信。

他开始相信人不能胜天。同治五年他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ldo;弟谓命运作主,余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rdo;

他早前认为,对于建功立业来说,&ldo;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rdo;。也就是说,人事与天命各占百分之五十。后来又认为对于事功来说,人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过百分之三十。他说:

古来圣哲名儒之所以彪炳宇宙者,无非由于文学事功。然文学则资质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事功则运气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

以身边的例子为言,当太平军兴起之初,其他清军将领,比如向荣、张国梁等人,&ldo;岂不切齿图功,思得当以报国&rdo;,也一心要灭了太平天国,但因为&ldo;事会未至,穷天下之力而无如何&rdo;。那时太平天国势力正张,&ldo;六七伪王者,各挟数十万之众,代兴迭盛,横行一时,而上游沿江千里,亦足转输盗粮&rdo;。而湘军后来取胜,与太平天国内乱及后期施政混乱直接相关。&ldo;及贼势将衰,诸酋次第僵毙,而广封竖,至百余王之多,权分而势益散。长江渐清,贼粮渐匮。厥后楚军围金陵,两载而告克&rdo;。

由此曾国藩得出结论说:

非前者果拙而后者果工也;时未可为,则圣哲亦终无成,时可为,则事半而功倍也,皆天也。

回首往事,他越来越认同,人的主观努力能施展的范围其实相当狭窄,环境和时机远比人的努力重要。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没有那个运气,一个人再挣扎奋斗也无济于事。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灵魂只能独行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老人与海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碎句与短章  乞力马扎罗的雪  太阳照样升起  丧钟为谁而鸣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把心安顿好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各自的朝圣路  饥饿的盛世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宝贝,宝贝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之掌控天庭

诸天之掌控天庭

常威莫明来到一片死寂的天庭南天门外,发现此门可勾连万界,穿梭时空!射雕英雄倚天屠龙大唐双龙三国群英命运之夜圣域传说穿行于幻想与现实之界,铸就君临九霄的不朽传说!...

一步成神

一步成神

修炼者,修行亦修心!一代少年,一步步崛起,血染江湖又怎样,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看我立地成神!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Ps欢迎加入一步成神书友群339668136...

丹武九重天

丹武九重天

在众人眼中没有前途的李飞,意外深埋山腹,大难不死,被迫踏上了修炼之道!在充满无限危险却热血沸腾的天途旅行中,李飞成就丹道至尊逆袭一界霸主,携美纵横九天!当然更少不了被无数高手追杀的惊险与刺激...

掌控丧尸

掌控丧尸

进化风云出我辈,一入末世岁月催。丧尸如潮人如水,只叹末世几人回。在丧尸和进化生物面前,几乎失去一切的人类犹如浮云。但人类机能丧失的变异者与正常进化者依然在矛盾中携手,共护最后的家园。生理机能改变的变异者,欲望只剩下权利与财富。当首领级变异者出现的时候,双方在猜忌中分道扬镳。可是就算正常进化者能够批量造就,也无法对抗能够控制丧尸的高阶变异者。控制丧尸?这对刘宇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能够掌控首领级丧尸,乃至酋长级丧尸。进化生物?他的进化生物远远的走在其他人的前面。正常的进化者?他的进化永远无法量产。拥有这些的刘宇是劈荆斩棘救万民于水火?还是划地为界安乐于一隅?是奴役还是解放?是敌对还是同流合污?其实他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却渐渐掌握了和平年代里,永远无法得到的权势,财富,女人...

捡个露娜当老婆

捡个露娜当老婆

叶秋绝对是这世上仅此一个被凯用六十米大刀追了六条街的唯一苦逼,只因为,他拐了人家的妹妹做老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