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6章(第1页)

同治十年九月底,曾国藩到苏州阅兵。他写信给曾纪泽谈到在苏州这几天的应酬情况:

余于二十八日抵苏后,二十九竟日拜客,夜宴张子青中丞处。三十日在家会客,织造及质堂、眉生、季玉公请戏酒。初一日在恽次山家题主,后接见候补百六十余人,司道府县公请戏酒。初二日早看操,夜湖南同乡公请戏酒。

可见天天拜客,日日戏酒,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官僚并无二致。只不过在遵从成规的同时,他尽量降低规模,简化形式,处处为他人考虑,不想给下属造成过大负担。十月初他到达上海,正好赶上他的生日。十月初十,生日前一天,地方官员们请戏酒给他预祝。十一日正生日,接惯例又要&ldo;正祝&rdo;一番。曾国藩怕大家破费太多,竭力辞退,而是自己花钱请了几桌客:

初十日,各官备音尊为余预祝。十一日又将备音尊正祝。余力辞之,而自备酒面款接各客。内厅抚提藩等二席,外厅文武印委等二十席。虽费钱稍多,而免得扰累僚属,此心难安。

这二十多席想必花了他不少钱,然而吃吃喝喝只是他日常开销中最小的部分。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ldo;肥&rdo;之&ldo;缺&rdo;,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比如致送炭敬。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晚清官场流传的居官要诀云: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曾国藩历来厌恶官场之钻营,但是天下督抚都送的炭敬,他却不想免俗。他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他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曾国藩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ldo;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rdo;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

除了京官外,湖南的一些故旧之家,他于年节之际,也会致送礼金。接着上句话,他紧接着又说:&ldo;昨令李翥汉回湘送罗家二百金,李家二百金,刘家百金,昔年曾共患难者也。&rdo;

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也就是盘缠。如前所述,迎来送往是官场上的重任。每年来往南京的大吏要员自然也不在少数。

同治九年四月,曾国藩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ldo;仙屏(许振)差旋,若过保定,余当送程仪百金。是星使过境,有交谊者酬赠之常例。&rdo;

也就是说,清代官场上,皇帝派出的钦差路过辖地,与之相识的大吏在迎送宴请之外,通常还会送给他一百两程仪。他准备用这个标准来对待许振。

同治九年,江南发生著名的&ldo;刺马案&rdo;,朝廷派出刑部尚书郑敦谨(号小山)南下与曾国藩共同审理。接惯例,办完事后,地方上要送给钦差一笔很重的程仪。然而郑敦谨特别清廉,&ldo;郑小山于正月二十八日出来拜客一日,二十九日拜折后即行起程,干礼水礼一概不收,一清彻骨。小钦差程仪则已收去(每人五百耳)&rdo;。&ldo;干礼&rdo;是指贵重礼品如金、银、绸、缎之类,&ldo;水礼&rdo;则指食品、果品杂项之类。连水礼都不收,可谓清廉到底了,所以曾国藩说他&ldo;一清彻骨&rdo;。不过他的主要随员,也就是曾国藩说的&ldo;小钦差们&rdo;却不愿意效法他们的主官。他们每人收了曾国藩致送的五百两银子。曾国藩在五两百后面加了个&ldo;耳&rdo;字,可见用官场惯例衡量,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多。

我们所能查到的曾国藩所送的最大一笔程仪是在同治三年。那年年底,因太平天国战争停止多年的江南乡试终于举行。历来考试结束后,乡试主考和副主考都会收到地方官场一笔重重的程仪。曾国藩本人做过主考,当年也收获颇丰,这一次他决定做好主人,&ldo;一切均从其厚&rdo;。

这一年朝廷派来的主考是刘昆,副主考平步青。考试结束后,他们在两江收获颇丰,&ldo;公私送程仪约各三千有奇&rdo;。就是说,江南官场公送了三千两,大家以私人名义所送加一起也有三千两。&ldo;两主考差囊各三千外,户部例发途费五百亦在此支领,一切均从其厚。&rdo;

&ldo;炭敬&rdo;、&ldo;程仪&rdo;是官场上经常发生的支出。至于&ldo;别敬&rdo;,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

同治七年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奏命调任直隶总督。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

在出发之前,曾国藩身上带了一张面额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ldo;别敬&rdo;。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ldo;核别敬单&rdo;,&ldo;定别仪码&rdo;,&ldo;定分送各单&rdo;,可见这项工作他是多么在意。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ldo;余送别敬一万四千余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rdo;总共送了一万四千两,他认为仍然不厚。

天津教案后,他又收到回任两江总督之命。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他由天津启程入都,陛见后十月十五日出都返回江南。这一次,仍然需要送&ldo;别敬&rdo;。在进京前,曾国藩这样计划:

拟于(九月)二十、二十一日起程入都,十月初六、七日必须出京。别敬不能速送,只好与诸公订定出京后补送,或腊底再送炭金。保定寄存之二万金,大抵须用去八九千。

后来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ldo;九年冬在京用去万余金。&rdo;可见这一次送&ldo;别敬&rdo;又花掉一万多两白银。

除去人情往来,官场上的潜规则更需要大笔银子。

同治七年,捻军被消灭,天下大致平定,太平天国战争军费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

报销就要不可避免地遇到&ldo;部费&rdo;问题。

按照清代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先将这些年来的军费开支逐项进行统计,编成清册,送交户部。户部要对报销清册进行审查,检查有无&ldo;以少作多、以贱作贵、数目不符、核估不实&rdo;等等&ldo;虚开浮估&rdo;的情况,如发现此类情况,则要退回重报。审查合格,才呈报皇帝予以报销。

因此,报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户部的态度。如果户部高抬贵手,什么不合规定的费用都能报销;如果他们鸡蛋里找骨头,再光明正大的支出也过不了他们的审计关。那么,户部的态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视&ldo;部费&rdo;多少而定。

各地为了顺利报销,要在户部花掉一笔专门的活动经费,这笔经费就叫&ldo;部费&rdo;。&ldo;部费&rdo;主要落在具体经办的&ldo;书吏&rdo;也就是办事员的腰包。这也有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书吏们没有工资,专靠这项灰色收入谋生。

不过他们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曾国藩托李鸿章打听一下户部打算要多少部费,李鸿章回信说:

报销一节……托人探询,则部吏所欲甚奢。虽一厘三毫无可再减……皖苏两局前后数年用饷约三千万,则须银近四十万。如何筹措,亦殊不值细绎……若辈欲壑,真难厌也。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太阳照样升起  把心安顿好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宝贝,宝贝  饥饿的盛世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丧钟为谁而鸣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各自的朝圣路  老人与海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灵魂只能独行  乞力马扎罗的雪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碎句与短章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之掌控天庭

诸天之掌控天庭

常威莫明来到一片死寂的天庭南天门外,发现此门可勾连万界,穿梭时空!射雕英雄倚天屠龙大唐双龙三国群英命运之夜圣域传说穿行于幻想与现实之界,铸就君临九霄的不朽传说!...

一步成神

一步成神

修炼者,修行亦修心!一代少年,一步步崛起,血染江湖又怎样,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看我立地成神!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Ps欢迎加入一步成神书友群339668136...

丹武九重天

丹武九重天

在众人眼中没有前途的李飞,意外深埋山腹,大难不死,被迫踏上了修炼之道!在充满无限危险却热血沸腾的天途旅行中,李飞成就丹道至尊逆袭一界霸主,携美纵横九天!当然更少不了被无数高手追杀的惊险与刺激...

掌控丧尸

掌控丧尸

进化风云出我辈,一入末世岁月催。丧尸如潮人如水,只叹末世几人回。在丧尸和进化生物面前,几乎失去一切的人类犹如浮云。但人类机能丧失的变异者与正常进化者依然在矛盾中携手,共护最后的家园。生理机能改变的变异者,欲望只剩下权利与财富。当首领级变异者出现的时候,双方在猜忌中分道扬镳。可是就算正常进化者能够批量造就,也无法对抗能够控制丧尸的高阶变异者。控制丧尸?这对刘宇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能够掌控首领级丧尸,乃至酋长级丧尸。进化生物?他的进化生物远远的走在其他人的前面。正常的进化者?他的进化永远无法量产。拥有这些的刘宇是劈荆斩棘救万民于水火?还是划地为界安乐于一隅?是奴役还是解放?是敌对还是同流合污?其实他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却渐渐掌握了和平年代里,永远无法得到的权势,财富,女人...

捡个露娜当老婆

捡个露娜当老婆

叶秋绝对是这世上仅此一个被凯用六十米大刀追了六条街的唯一苦逼,只因为,他拐了人家的妹妹做老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