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8章(第1页)

所以,世宗雍正皇帝一上台,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就废除了。这个钱也没多少,一年335万两,朝廷当时岁收入4000万两,占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咱就不要了。就跟现在农业税不要了一个意思,一共2000个亿,还没有公款吃喝的钱多呢!自由市场的管理费也不收了,一年才150个亿,开场奥运会多少钱?何必跟这些穷苦人收?这个钱不要了,以后大街上摆摊的就少了,犯不着在大街上栉风沐雨了,我进大棚了。

人丁税不要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现象减少了。原来藏着掖着不就是怕朝廷收税吗?隋朝4600万人,到唐朝一下变成1200万,相当多的人是藏起来了;汉朝也是如此,5300万人,到曹操的时候,剩700万,我的天!原子弹也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好多是隐匿起来了。

现在不收税了,生吧!康熙即位的时候,全国的丁额是2100万,算上老弱病残,估计有个4000万,康熙驾崩的时候已经过亿了;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就两亿了;到乾隆驾崩的时候,已经3亿了;到道光那会儿41亿,占世界人口的40多。全世界10亿人,中国41亿,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更自豪,现在占20,那时候40。所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从那时候就开始形成了。

救国的玉米、甘薯

有了好的政策,生产才能发展。

在明代,棉花的种植由江南向江北,推向全国。南北朝时,印度佛教禅宗第28代祖师达摩东来,建立少林寺,他就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东来的时候带了一件木棉袈裟,作为禅宗的圣物,代代相传。木棉就是棉布,特值钱,中国人没见过。中国有钱人穿绸,穷人穿麻,没见过木棉袈裟。北宋的时候,棉花开始在福建种植;南宋的时候,南方普遍种植,但是北方还没有。南方可以普遍使用棉布了,北方还是得通过互市买,北方给马,南方给棉。到了明朝,全国都能种了,中国的棉花应该是从印度引进的,经过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新疆过来,一条是从海南岛过来。

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代不断地推广。崇祯年间,玉米甘薯开始在中国种植。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你吃我儿子,我吃你儿子,易子相食,换儿子吃。要不就吃观音土,吃土胀肚子,全胀死,老百姓只能造反。要是玉米甘薯来了,就没事儿了。这东西原产于拉丁美洲,那里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还在亚洲的菲律宾有殖民地,而菲律宾有大量的华侨。西班牙人把它带到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把它带回到中国,最早开始在福建种植,然后逐渐向全国推广。福建地方多山,地狭人稠,耕地面积很少,就种这个。它的特点就是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水稻一亩地四五百斤,小麦二三百斤,玉米怎么着也得六七百斤,甘薯是万儿八千斤。就算不下雨,你也不用施肥,八千多斤;如果风调雨顺,再一施肥,一万多斤高高的。大粗白薯,你吃去吧!降血糖、降血脂,健康食品。甭管什么样的土地都可以种,不挑地方,产量还那么高,太适合咱们中国了。大清两百多年少有农民起义,玉米、甘薯居功至伟。

老百姓能够吃饱,中国人口也就翻着来了。清朝的时候,人地矛盾就已经很突出了。康熙登基之初,人均耕地面积是25亩,乾隆的时候就变成6亩了,道光的时候就变成3亩了,今天连1亩都没了。

康熙就说过:&ldo;本朝统一以来,六七十年,百姓俱享太平,户口日益殷繁,分一家之产,供数家之用,岂能家给人足?&rdo;但是当时没有办法,也不懂计划生育,人口增加给中国造成的压力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社会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长不成比例。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北京、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欧洲都低,负增长,但是北京人口却年年增加。中国这块土地,顶多养活六亿七千万人,这是最合适的,现在已经是一倍了。

当时毕竟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能够养活众多人口,就可以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性的生产区域。比如北京丰台花乡,就产花,蜜蜂才吃花呢,我这个花种出来,肯定是买卖、交换的。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候,手工业进步很快。生产工具上出现了纱绸机。生产技术有了双色套印,以前印刷品都是黑白的,这个时候彩色印刷品开始出现。还有地区间的分工,比如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松江的布织得最好;布要去浆染,芜湖最好。松江就管织布,织完了布卖出去,芜湖那儿管染,这就是商品经济。规模、产量也很大,比如广东佛山的冶铁业发达。佛山是黄飞鸿的家乡,中国南北两个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广东佛山。沧州原来也是冶铁中心,北宋大铁狮子天下闻名。这两个地方据说家家习武,冶完铁,就练练刀。你拿出一把刀,给顾客表演一下,一耍把自己手指头切了,那谁买你的刀?所以,得习武,自己先耍会了,干什么吆喝什么。

明朝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出现了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机房就是工厂,机工就是工人。有人认为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明代苏州机工的状况是&ldo;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rdo;。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特点的是&ldo;计日受值&rdo;,拿日薪。&ldo;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rdo;,地上摆一个小牌,写上&ldo;装修&rdo;,立桥以待。&ldo;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rdo;如果机房的工作停了,这帮人就失业了。这跟今天工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认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当然很多学者对这种看法嗤之以鼻。《史记&iddot;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就&ldo;与人佣耕&rdo;,人家出钱,让陈涉帮他种地。能说秦朝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吗?有雇佣就是资本主义?宋朝普遍都是雇佣关系。

明朝的&ldo;资本主义&rdo;发展就是在丝织业,主要是江南地区。到了清代手工工场规模大了,分工细了,部门和地区多了,北京门头沟采煤都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色彩了。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规模是很大的。但即便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是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生产这么一个过程。而中国的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是专制制度的阻挠。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中国今天也一样,你抵制日货、抵制美货,人家不害怕,人家的货主要靠本国人买。沃尔玛85的营业额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日、美的产品主要是本国人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外国人买。所以人家也可以抵制中国货,不买咱的鞋了,衬衫、袜子、裤衩都不要了,东南沿海的经济肯定受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就看得很明白了。人家买孟加拉、突尼斯的更便宜,那里的劳动力更不值钱。越南等很多国家都跟咱们构成竞争了。为什么背心、裤子、袜子这些东西不能让中国人买?因为物价跟世界接轨了,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唯一没接轨的是工资。必须让国民富起来,才能有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今天的中国农民还是缺乏购买力,29寸彩电已经跌破1000元了,照样卖不出去。

笛声何处  沙海未央城  诛仙之问道青云  最后的贞节牌坊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山居笔记  情人的下午茶  千年一叹  寂情女人  宝玉传  今世未了情  七日杀  恐怖十三楼  如念离魂  借我一生  两生花  吾师余秋雨  不喝孟婆汤  塞北三朝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热门小说推荐
全职国医

全职国医

全职国医由作者方千金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全职国医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景言乾坤剑神免费阅读

景言乾坤剑神免费阅读

景言曾是景家最优秀的天才,十六岁突破武道九重天踏入先天之境,整个东临城无人能比,却莫名其妙在进入神风学院后境界跌落,成为笑柄。解开乾坤戒封印,重新崛起,最终制霸天元大陆,成为无数武者仰望的存在。...

穿书女配她飒翻了

穿书女配她飒翻了

褚尽染年届不惑,没结婚,没孩子,一觉睡醒竟然穿到一本书里。婚结了,孩子也有了。不过千亿霸总是女主的,双胞胎天才宝宝也是女主的。原配将两个孩子辛苦养大,最后却落个恶毒的名声,人人喊打,死的极凄惨。女主却趁这些年修得功成名就自己就是豪门,和霸总天生一对一家四口幸福大团圆。现在,褚尽染穿来,养孩子是不可能养孩子的。想她习武多年,书中的她又掌握了七门语言,仅仅落得保姆或保镖的事儿是不可能的。爱情诚可贵,豪门价更高。若为自由故,小命不能抛。孟以熹年方二八,前些年是他身体不好,好容易养的差不多,母亲却被渣爹和小三小四私生子女等气的要死,甚至被渣爹坑的要破产,看病都没钱。当褚尽染直接转过来三万块钱时,孟以熹就拜倒了,虽然还不知道她是谁。要说褚尽染这女人有多恶毒,就看她做的。买水军骂自己是小三。(理由是感情中不被爱的那个就是三)买水军骂自己出轨。(因为霸总不肯离婚,就看他愿不愿顶着绿帽还不肯放过她)恒家骗婚,褚家卖女,尽染如尘埃。孟以熹心疼,既然这么多年了恒家还咄咄逼人,那就天凉了,恒家该破产了。天凉了,孟家也该破产了。春暖花开,许你真正的世纪婚礼,有爱有自由。...

丧尸不修仙

丧尸不修仙

丧尸不修仙由作者彩虹鱼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丧尸不修仙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位面高手

位面高手

武装现代高科技,前往异界抢粮,抢米,抢美女。穷沟沟里出来的大学生陈青,偶然得到可以穿梭不同空间的位面之门。没钱花,异界的黄金多如牛毛。没妞泡,异界的美眉投怀送抱。什么?你说异界的猛兽很多,高手如云。嘭!我有神枪大炮在手,你来一个我崩一个,你来两个我崩一双。PS建了一个书友群,喜欢的加一下吧。群号134684907...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